【介绍】:见张乃修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蜣螂之别名,详该条。
出《庚辛玉册》。为藜之别名,见该条。
病名。明·倪维德《原机启微》:“小儿易饥而渴,瘦瘠,腹胀下利,作(通嘶)声,目病生翳,睫闭不开,眵泪如糊,久而流脓,俗谓之疳毒眼。”与小儿疳眼同,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芦竹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证治准绳·疡医》卷一。即内托芪柴汤,见该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为黑脂麻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汪淇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莎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素问·生气通天论》。①指热。《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注解伤寒论》卷二:“烦者,热也。发汗身凉为已解,至半日许,身复热,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