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经药
又称药引,详该条。
又称药引,详该条。
见喉科指掌条。
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肾虚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
又称阴虚发热。由于阴液损耗,水不制火所致的发热证。《素问·调经论》:“阴虚则内热。”临床主要表现为潮热、夜热,或五心烦热,并且多兼见盗汗、口干,舌红,脉细数等。治养阴清热,或滋阴降火。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古人以五行配五色,将发于眼部的木疡、火疡、土疡、金疡、水疡统称为五色疡。各详有关条。
即十全大补汤,见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回回蒜之别名,详该条。
出《妇人良方大全》卷一。即经闭。详该条。
推拿手法名。即拨法。见该条。
练功方法。出《易筋经》。有三势:①第一势:取立位,两足分开,两手徐徐上提至胸前成捧球状。《易筋经》:“定心息气,身体立定,两手如拱,心存静极。”②第二势:两手分开,向两侧推移成侧平举状。《易筋经》:“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医生。一作山提。撰《杂药方》10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