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素问·调经论》。指神、气、血、形、志五者邪气有余。神有余则笑不休,气有余则喘咳上气,血有余则怒,形有余则腹胀、二便不通利,志有余则腹胀、飧泄。神、气、血、形、志为五脏所藏,其有余,实质是指五脏之邪
证候名。《备急千金要方》:“左手关上脉阳虚者,足少阳经也。病苦眩厥痿,足指不能摇,躄不能起,僵仆,目黄,失精,,名曰胆虚寒也。”
病证名。见《竹林寺女科秘方》。即初孕大热。详该条。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即井疽。见该条。
即《灵枢经》。详该条。
病名。出《疡科准绳》卷四。即生于右臀下摺纹中之外痈。参见外痈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茅膏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六。又名中客忤、中客、中人、少小客忤。由于小儿神气未定,如骤见生人,突闻异声,突见异物,而引起惊吓啼哭,甚或面色变异,兼之风痰相搏,影响脾胃,以致运化受纳失调,引起呕泻、腹
见《药材学》。即蒲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