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阮炳条。
病证名。指婴幼儿伤乳、伤食而致的胃肠病。多因脾胃虚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积所致。单纯饮乳积滞者,参见乳积条。乳食俱伤积滞者,称宿食不消。《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宿食不消者,脾胃冷故也,小儿乳哺饮食
【介绍】:宋代人。撰有《保生护命集》1卷,已佚。
病证名。见《疡医准绳》卷六。即髌骨因跌扑引起脱臼。详脚膝出臼条。
药物学著作。3卷。清·张志聪撰,高世拭辑。刊于1767年。本书主要根据五运六气学说注释《神农本草经》。全书收录《本经》药247种,其他药物52种,共299种。仍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每药先录《本经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地桃花之别名,详该条。
冲脉病误治变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冲脉病源流》:“汗之伤血而引肝上逆,故头眩,汗不出,筋惕肉瞤。下之伤气,故腹内拘急,食下动气反剧,身虽有热,卧则欲踡,皆冲气犯肝,肝受其害所见之症也。宜防风白术牡蛎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即胎前头痛。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疔疮生于眼角外者。治见疔疮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