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类证治裁·咳嗽》。即早晨嗽。详该条。
出《药性切用》。为通草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虎口疔。见该条。
见《岭南草药志》。为白背叶根之别名,详该条。
指腋后线至胸椎间的肋骨总称。
出《本草拾遗》。即针砂。详该条。
流注病的一种。又称髂窝流注。常发于髂窝部肌肉深处。初起患侧拘挛不适,渐而伸屈受限,强伸则剧痛,于髂窝部可触到肿块,成脓后有波动感,皮色不变,全身可有恶寒、发热、无汗或微汗,少食倦怠,由于患者多屈曲患肢
病名。出《素问·痹论》。由骨痹发展而成,亦有称为骨痹者。《圣济总录·肾痹》:“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是为肾痹。其证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盖肾者胃之关,关门不利,则胃气不行,所以善胀,筋骨拘
【介绍】:见张千里条。
病名。清·严景芬《目科捷径》:“在上胞内有块如杏核窍形,扣在胞内,翻转则露出似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