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贯众
①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飞天蠄之别名,详该条。②见《新华本草纲要》。为紫其贯众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飞天蠄之别名,详该条。②见《新华本草纲要》。为紫其贯众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石吊兰之别名。②见《四川中药志》。为羊齿天冬之别名。③见《湖南药物志》。为翻白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杂论著作。2卷。清·程林撰。刊于1677年,此书杂录各有关医药典故。在杂谈自然、物理现象及释医中,也掺杂了一些糟粕性内容。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见王肯堂《胤产全书》。亦名子鸣、儿啼、腹啼、鸣胎、胎哭、腹哭钟鸣、钟鸣。指孕妇因气虚,或胎热不安,以致腹中有声如钟鸣者。
【介绍】:唐代眼科医生。同州(今陕西大荔)人。祖、父均以精针拨白内障术名世。公元837年治杜眼病,诊断为白内障,谓须年后,脂老硬如白玉时始可手术。至至,法以针旁入白睛穴上,斜拨去之,如蜡塞管,蜡去管明
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两手屈肘仰掌置于两腰,一手仰掌上提至胸前后,翘掌向前推出,推足后旋臂握拳,蓄劲而收至腰部。两手交替进行。
【介绍】:元代医生。字坚白。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精通医学,于1333~1334年(元统年间)曾任医侯郎,辽阳路(今辽宁辽阳)官医提举。
即气阴两虚。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颍州(今安徽阜阳)人。曾任信阳太守,为著名伤寒学家庞安时弟子。集各医家论证伤寒方论,编成《伤寒证治》,3卷。
胀病之一。《张氏医通·腹满》:“嗜酒之人,病腹胀如斗,前后溲便俱有血,用利药转加,其脉数而涩。此得之湿热伤脾阴,不能统血,胃虽受谷,脾不输运,故成痞胀。当理脾气,祛湿热,兼养血之剂,如枳实、黄连、炮姜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九。证治同金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