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1卷。清·汪必昌撰于1810年。本书对病状相同而病因不同的内外诸证加以辨析,阐述各病的要点,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但对有些病证,分析鉴别过于简略,或只是病名解释,是为其不足之处。原系抄本,后收入《
出《太平圣惠方》。即腰柱。见该条。
指外感病过程中已不苦不燥,食而知味。表示胃阴恢复,胃气正常。
【介绍】:见李世勣条。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即湿毒流注。详该条。
形容严重呼吸困难,喘促短气,张口抬肩的状态。《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伤寒论后条辨》:“夫肺主气,而肾为生气之源,盖呼吸之门也,关系人之生死者最钜。息高者,生气已绝
见《广东中药》。为铁包金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伯期。婺源大畈(今属江西)人。世医出身。屡考科举不中,改学医术,在黄山白岳山一带行医。临证精于治痘,认为痘科无死证,治不好,是医生之过。著有《痘科秘诀》,已佚。
证名。指少腹胀满。出《素问·标本病传论》。详腹胀、小腹满条。
即疫疠之气。见疠、戾气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