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医书。明·李梴编撰。刊于1575年。本书以《医经小学》为蓝本,参考诸家学说分类编纂而成。内容包括医学略论、医家传略、经穴图说、经络、脏腑、诊法、针灸、本草、外感病、内伤病、内科杂病、妇人病、小儿
隋、唐时期所设的尚药局中一种官职的名称,共4名,官阶六品。专管调和宫庭药物之事,后其职位又降至从六品、正七品。
【介绍】:见张介宾条。
小儿推拿方法名。出《保赤推拿法》。重掐小儿五指的爪甲处。《保赤推拿法》:“掐五指爪甲法,治惊吓,若不醒,再拿精宁、威灵二穴。”
经穴别名。《素问·刺疟》:“五胠俞各一。”王冰注:“五胠俞谓譩譆。”
证名。指肝脏实热的病证。《华氏中藏经》:“肝中热,则喘满而多怒,目疼,腹胀满,不嗜食,所作不定,睡中惊悸,眼赤视不明,其脉左关阴实者是也。”参见肝实热条。
病名。痛风的别称。《张氏医通·痿痹门》:“按痛风一证,灵枢谓之贼风、素问谓之痹,金匮名曰历节,后世更名白虎历节,多由风寒湿气乘虚袭于经络,气血凝滞所致。”本病俗名箭风。参见痛风、历节条。
病证名。急惊风类型之一。小儿痉病表现有项背强直,腰身反张,摇头掣疭,噤口不语,发热腹痛,整日不醒,病与天钓不同。多由风寒外邪壅闭经络而致。风重汗出者,用桂枝汤加葛根;寒重无汗者,用葛根汤。参见小儿痉病
精神意识活动的一部分。《灵枢·本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肝藏血,血舍魂。”《类经》:“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说明精神活动以五脏精气为基础,具体指出魂与肝血的关系。由于肝不藏
【介绍】:见徐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