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去油

去油

中药炮制法之一。有的药物用火煨去油,如肉豆蔻可用湿纸包裹火煨去油。有些不宜火煨去油的,如巴豆、续随子等,可放在吸水的纸内压榨去油,或研细加水,待油浮起,倒去水和油便得。其目的在于减低药物的烈性或毒性。

猜你喜欢

  • 千金地黄丸

    《普济本事方》卷四方。黄连四两,生地黄八两。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麦门冬煎汤送下。治心经有热。

  • 失气

    ①证名。出《素问·咳论》。指气体从肛门排出,亦称矢气,俗称放屁。失气频频,多因脾虚饮食不化,或肝胃气滞所致。治宜健脾消食,行气和中。伤寒阳明腑实也见矢气,腹满。参见转矢气条。②指丧失真气之意。《灵枢·

  • 热气霍乱

    病名。见《病因脉治·霍乱》。即热霍乱。详该条。

  • 潘硕甫

    【介绍】:见潘楫条。

  • 逆从

    ①正、反两大治疗法则的别称。用药逆证候而治者为逆,从证候而治者为从。《医门法律》:“逆从者,以寒治热,以热治寒,是逆其病而治之;以寒治寒,以热治热,是从其病而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

  • 祁广生

    【介绍】:见祁坤条。

  • 病气

    ①脏腑的功能受病障碍。《灵枢·根结》:“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是邪胜也,急泻之;形气有余,病气不足,急补之。”②指三阴三阳经因邪气而致病。

  • 风疬

    病名,指瘰疬由风邪诱发者。《医宗金鉴》卷六十四:“形小多痒者名风疬。”证治参见瘰疬条。

  • 柯琴

    【介绍】:清初医学家。字韵伯,号似峰。原籍浙江慈溪,后迁居吴之虞山(江苏常熟)。钻研《内经》、《伤寒论》颇有心得,撰《内经合璧》,已佚。另有《伤寒论注》、《伤寒论翼》、《伤寒附翼》,合称《伤寒来苏集》

  • 火冲眩晕

    病证名。《症因脉治·内伤眩晕》:“火冲眩晕之症,暴发倒仆,昏不知人,甚则遗尿不觉,少顷汗出而醒,仍如平人。”有实火、虚火、虚阳上浮之分。实火上冲,脉多洪数,宜用导赤各半汤、栀子清肝散、龙胆泻肝汤、火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