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狼把草之别名,详该条。
五脏疟之一。《素问·刺疟篇》:“脾疟者,令人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刺足太阴。”治宜小建中汤、橘皮散等。参见五脏疟条。
出《延寿第一绅言》。古称生女为弄瓦。
出《证治准绳·杂病》。即阴痫和阳痫。各详该条。
【介绍】:西汉时医家。为齐王侍医,讲究服食之道,后因服食致死。
病名。《灵枢·痈疽》:“发于尻,名曰锐疽。”即鹳口疽。见该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脱力草之别名,详该条。
①音钗(chài)。同瘥。病愈。《备急千金要方》:“皆须备诸火灸,乃得永差耳。”②音叉(chā)。①病情减轻。《素问·风论》:“肺风……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②较、尚可。《梦溪笔谈》:“凡合血
见《本草纲目》。为莲子心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清官吏。颖川(今河南许昌)人。公元1652年进士。喜好医方。因幼科最难调治,其中痘疹传变尤速,故留心辑访良方。后得《建松堂简易痘疹良方》,一名《济幼慈航》6卷,刊刻行于世。首绘儿面应身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