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虎杖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赤车使者之别名,详该条。
元、明、清代医官职称。明、清两代,院判的职位仅次于院使。元代于1322年(至治二年)设院判2人,官阶正五品。
病证名。即痘疮干浆应收靥而不收靥的症候。痘疮自见点、起胀、灌浆十至十三天左右,应收靥结痂。到时而不收靥,是毒气太重,内外热蒸所致。若失于治疗,则热毒入心,可变为险证。治宜清热败毒,用***散(《证治准绳
病名。见《丹溪心法·痓》。即阴痉。详该条。
骨名。又名横骨、盖骨。即耻骨上支。
病名。感冒之一种。指感冒之呈流行性者。病情常较一般感冒为重。《类证治裁·伤风》:“时行感冒,寒热往来,伤风无汗,参苏饮、人参败毒散、神术散。”《诸病源候论·时气候》:“时行病者,是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
见《中药志》。为海螵蛸之别名,详该条。
即金蟾散第一方,见金蟾散条。
【介绍】:参见唐玉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