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三。其证皮肤先起红晕,后发斑片。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闹羊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宗金鉴·儿科心法要诀》。①指婴儿生下后不啼。即初生不啼。详该条。②指产妇将胎儿娩出后出现的昏迷不知人事。
病名。指肉痿。《医宗必读·痿》:“脾痿者,肉痿也。”详肉痿条。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六方。橘叶二十片,栝蒌半个或一个,川芎、黄芩、栀子、连翘、煅石膏、柴胡、陈皮、青皮各一钱,生甘草五分。水煎,食远服,渣再煎服。治外吹乳,寒热已退而肿未消者。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指六岁以下的小儿。
【介绍】:见余纲条。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妊娠每日五更之时必起泄一、二次者,此由命门火衰不能运化水谷,书中谓之肾泄。治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大补脾胃为主,不可利小便反泄肾气,致伤胎元。……宜安胎神应丸。”(补骨脂、
见《本草纲目》。为无患子之别名,详该条。
出《难经·三十五难》。即小肠。参见黄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