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名。出《刺疔捷法》。位于迎香穴下方,当鼻唇沟之中点处。主治鼻塞,面瘫,疔疮等。沿皮刺0.3~0.5寸。
即培补脾土。用补益脾气的药物,以增强或恢复脾胃运化功能的方法。参见健脾条。
出《太平圣惠方》。为绿豆之别名,详该条。
指五脏及膏、肓之十二个原穴。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脖胦(气海)。《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
病名。指眼眶上缘额骨作痛。见《丹溪心法》卷四。又名眉框痛、眼框骨痛。《杂病源流犀烛·眉棱骨痛》:“眉棱骨痛,风痰湿火,俱有病也。……有由风痰,眉骨痛连于目,不可开,昼静夜剧者,宜芎辛导痰汤;有由痰火,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三。①系指痈生于口内上腭处。因其悬于上腭,故又名悬痈、上腭部喉痈。多由少阴、三焦积热而成。症见口中上腭肿起,状若紫葡萄悬于上腭;或寒热大作,舌不能伸缩,口不能开阖,鼻中时出红涕,
刺法术语。与“推而纳之”对举。《难经·七十八难》:“得气,……动而伸之,是谓泻。”意指针刺得气以后,将针转动向上抽引,这是针刺泻法操作要领。
病名。《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即痔形之状如莲子者。相当于外痔或混合痔形如莲子者。
指处女膜。出《洞玄子》。
病证名。又名雀盲、雀目内障、雀目昏睛、黄昏不见、鸡蒙眼、鸡盲、阴风障、阳衰不能抗阴之病、鸡摸眼。《诸病源候论》卷廿八:“人有昼而睛明,至暝则不见物,世谓之雀目,言其如雀鸟暝,便无所见也。”《杂病源流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