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小儿丁奚疳,久不瘥转变而成。参丁奚疳条。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即肋疽。见该条。
指药物的攻邪治病与扶正保真的作用。《素问·至真要大论》:“气味有薄厚,性用有静躁,治保有多少。”
见《广西中药志》。为杠板归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大臣,兼通医术。字叔正,安平(今河北保定)人。
【介绍】:见李时珍条。
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腰痛。详该条。
《证治准绳·幼科》集三方。炒牛蒡子一两五钱,防风、甘草各二钱半,荆芥穗五钱,***一钱半。为末,水煎,不拘时服。治小儿赤丹瘤,壮热狂躁,睡卧不安。
【介绍】:清代医家。字万宁。上元(属江苏江宁)人。长于温病,撰《羊毛瘟论》(又名《瘟证羊毛论》、《羊毛瘟证论》(1795年刊行),为讨论此证之最早专书。
按诊。病人自觉足胫冷,或医生按之较正常冷,主阳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