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浙江中药手册》。即鱼脑石,详该条。
《洞天奥旨》卷十一引岐天师方。地肤子一两,防风二钱,黄芩三钱。水煎取汁,另取猪胆二个取汁同煎,涂搽患处。治风热疮。
痰证之一。见《不居集》卷十七。即寒痰。详见该条。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虎骨胶之简称,详该条。
病证名。小儿在夜间入睡后,突然惊醒,瞪目起坐,躁动不安,面露恐怖,有时喊叫,一般持续10余分钟,可隔数日或数十日发作一次,治宜安神镇惊。用琥珀抱龙丸。结合针刺内关、大椎等穴。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刺五加之别名,详该条。
骨名。即髌骨。详髌条。
病证名。《幼幼新书》卷二十引《玉诀》盗汗虚热歌:“盗汗频频气受伤,藏中虚热小便黄;夜间发热无时节,颊赤唇干口有疮。”治当先退热,次调气,后和脏腑。
见清·叶小峰《本草再新》。即莲子心,详该条。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枸杞叶之别名,详枸杞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