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俞穴
即五输穴。详该条。
即五输穴。详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华山矾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京民间药草》。为蕨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梨之别名,详该条。
即扁桃体。位于喉腔内咽前柱(舌腭弓)和咽后柱(咽腭弓)之间,左右各一。与悬雍垂、舌根等组成喉关。
书名。1卷。清·李纪方撰。编于1882年。书中将白喉分为寒证、热证、寒热错杂症等三大纲,并对白喉的诊治、兼证、坏证、妇人白喉、小儿白喉,分别介绍其治疗方药及针灸等。内容简要,切于实用。解放后有排印本(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十二。多由草中花蜘蛛螫伤,复被水湿外浸所致。生于肌肤,起泡作痒,破流粘汁。外敷二味拔毒散。类似虫咬皮炎。即天蛇毒。见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病证名。出《颅囟经》。指疳痢伴有腹痛,痢下白色,或青蓝色粘液的症状。治法见冷毒疳痢条。
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腰痛。详该条。
①出《名医别录》。为独活之别名。②出《新修本草》。为银线草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