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乌鸡丸

乌鸡丸

①《寿世保元》卷七方海金沙侧柏叶《盐水炒)各四两,厚朴(姜炒)、当归(酒洗)各三两,白术川芎白芍药(酒炒)、熟地黄各二两,羌活防风各一两半,炒香附人参砂仁各一两,甘草三钱。为末,用白毛乌肉雄鸡一只,去毛及内脏,将药末装入鸡肚中,放铜锅内,用好酒五壶、水两瓶,文武火煮至汤干,取鸡去骨,取肉切细,同药晒干为末,用粳米粉、酒、水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腹米汤或酒送下。治妇人血海虚冷,月经不调,或小腹疼痛,或白带淋漓,面色苍黄,四肢无力,头晕目眩。②《妇科玉尺》卷上方。白毛乌骨雄鸡一只《以一斤重为宜),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各二两,杜仲、当归身、川芎、白术、丹参茯苓补骨脂、人参、炙甘草、肉苁蓉(酒洗)、炒小茴香、砂仁各一两,香附(醋浸)四两。先将鸡吊死,去毛及内脏,将二地、二冬放鸡肚内,加好酒十碗,用砂锅煮烂,取出,慢火焙,去鸡肚内药,更以余酒淹尽,焙至焦枯,再与余药为末,酒糊为丸,每服五十丸,空腹温酒或米汤送下。治妇人脾胃虚弱冲任损伤,气血不足,经候不调,以致无子。③见《中药制剂手册》。又名乌鸡白凤丸。净乌鸡2千克,熟地黄各768克,当归432克,人参、鹿角胶、白芍药、香附(醋炙)、山药、丹参各384克,鳖甲(醋炙)、天门冬、川芎、芡实(麸炒)各192克,桑螵蛸、煅牡蛎鹿角霜各144克,黄芪、甘草各96克,银柴胡78克。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服一丸,温开水送下,日二次。功能益气养血调经止带。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腰腿痠痛,身体消瘦。

猜你喜欢

  • 政和本草

    见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条。

  • 童子痨

    疳痨的俗称。详疳痨条。

  • 疏风顺气丸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二方。制大黄五两,车前子二两半,槟榔、郁李仁、火麻仁、菟丝子、牛膝、山药、山茱萸各二两,枳壳、防风、独活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治风痱,缓则四肢不举,成一臂不遂,或左瘫右

  • 肩胛疽

    病名。系有头疽生于肩胛部者。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太阴疽、肩后疽。多因手太阴肺经积热所致。治宜内服仙方活命饮加桔梗、黄芪、升麻;或选用夺命丹、黄芪木香散。余证治见有头疽。

  • 四脉

    手足太阳、阳明经脉的合称。《素问·经脉别论》:“阳并于上,四脉争张,气归于肾,宜治其经络,泻阳补阴。”张志聪注:“四脉者,太阳之小肠、膀胱,阳明之胃与大肠,即四形脏之脉也。”

  • 立秋

    二十四节气之一。《通纬·孝经援神契》:“大暑后十五日,斗指坤,为立秋。”我国习惯作为秋季开始的季节。

  • 纹色

    指小儿虎口脉纹的颜色。见《四诊抉微》卷三。又名手筋色、虎口脉色。元·朱震亨《幼科全书》:“紫热红伤寒,青惊白是疳,黑时因中恶,黄即困脾端。”脉纹的颜色一般能反映病情的寒热虚实。纹色红赤,多属火;淡红者

  • 马木通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关木通之别名,详该条。

  • 土续断

    出《续古今考》。为建兰根之别名,详该条。

  • 唐宗海

    【生卒】:1862~1918【介绍】:晚清著名医家。字容川。四川彭县人。早年学文,后学医,为早期试图汇通中西医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著述有《中西汇通医经精义》、《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伤寒论浅注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