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证之一。①即燥痰。《医宗必读·痰饮》:“在肺经者,名曰燥痰。又名气痰。”参见燥痰条。②指梅核气类病证。《医学入门》卷五:“七情痰滞咽膈,多胸胁痞满,名曰气痰。”又“七情郁成,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形如
反治法之一。有两种含义:一是处方中药物组成的反佐法,即寒药中佐以热药,热药中佐以寒药,作为药引。《伤寒论》中的白通加猪胆汁汤,引用猪胆汁即为此意;一是汤药内服的反佐法,即热药冷服,寒药温服,以避免格拒
病名。出《喉科杓指》卷三。又名攒齿疳,即钻牙疳。详该条。
参见痧痘集解条。
见海上方条。
指病邪盛于下或滞留于下部。《灵枢·卫气》:“下盛则热。”《素问·脉要精微论》:“下盛则气胀。”
即十全大补汤,见该条。
即心阳虚。详该条。
五善之一。口和不渴,小便清长者为肾善(见《外科正宗》)。
【介绍】:晋代官吏兼懂医术。字道明。陈留考城(今河南开封)人,生平欠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