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七情

七情

①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志活动,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作为病因是指这些活动过于强烈、持久或失调,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致病。《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又包括某些内脏病变而继发的病态情志活动。如《灵枢·本神》:“肝气虚则恐,实则怒。”②药物配伍的七种不同作用。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神农本草经》)。详见各条。

猜你喜欢

  • 背俞

    经穴别名。《素问·气穴论》:“背俞二穴。”王冰注:“大杼穴也。”

  • 儿枕痛

    病名,见《古今医鉴》卷十二。又名儿枕块、儿枕不安、块痛、产枕痛、血枕痛、血块痛、血母块、产后儿枕腹痛、产后腹中块痛等。多因产后败血未尽,或风寒乘虚侵袭胞脉,血被寒凝,瘀血内停所致。恶露未尽者,症见小腹

  • 风头痛

    病证名。指风邪侵犯头部所致的各种偏、正头痛。出《脉经·辨三部九候脉证》。《圣济总录》卷十六:“风头痛之病,由风邪客于阳经,循风府而上至于头脑,令人头重疼痛,心隔烦热,上焦壅滞,头面虚汗,诊其脉左手寸口

  • 膈内拒痛

    指胸膈部疼痛拒按。《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脉浮而动数,……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多由正邪相

  • 血分热

    详血热条。

  • 太医局丞

    宋代医官职称。其职位仅次于太医局令,协助太医令主管太医局工作。

  • 冲气犯肺

    冲脉病误治变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冲脉病源流》:“汗之气躁而逆,故衄渴,苦烦,气隔,饮水即吐。下之津液内竭而不下,故咽燥鼻干,头眩心悸,皆冲气犯肺,肺受其害所见之症也。宜五苓散。”参见冲脉病条。

  • 术米汤

    《医醇賸义》卷三方。当归、白术、半夏各一钱五分,茯苓、海浮石、杏仁各三钱,薏苡仁八钱,橘红一钱,莱菔子二钱,栝蒌仁四钱。水煎,加姜汁二小匙,冲服。治脾咳,胸懑痰稠,食少体倦。

  • 肩柱

    经外奇穴名。出《针灸集成》。所载位置与肩柱骨同。见该条。

  • 慢肝风

    病证名。又名婴儿目涩。《幼幼新书》:“月内目闭不开,或肿羞明,或出血者,名慢肝风。”多因感染污浊风热病邪所引起,内服明目饮(《证治准绳》:山栀仁、香附,夏枯草),外用黄连蒸人乳点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