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
【源】 即䠠氏,字因转写而讹(60,62)。【布】 大陆有此姓(91)。【人】 蒂恽,汉王莽时中常侍(7,12,21)。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收载。 其注云: “亦作 ‘’。 《王莽传》有中常侍蒂恽。” 《姓氏考略》 亦收, 注云: “即氏,字因传写而讹。”
【源】 即䠠氏,字因转写而讹(60,62)。【布】 大陆有此姓(91)。【人】 蒂恽,汉王莽时中常侍(7,12,21)。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收载。 其注云: “亦作 ‘’。 《王莽传》有中常侍蒂恽。” 《姓氏考略》 亦收, 注云: “即氏,字因传写而讹。”
读音:Gānniǔ【源】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有甘钮氏(256)。
读音:Měnggǔ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译作“忙古歹”。
读音:Shèdí《姓氏词典》 引 《姓解》 收载并注此音。“ 《北史》有厍狄伏连,《北齐书》有厍狄士文,《周书》有厍狄昌。”未详其他。(按:疑此乃“库狄”之讹。)参见“库狄” (kùdí)
读音:yú sūn子姓,宋公子目夷,字子鱼,其孙以鱼孙为氏。(见《通志·氏族略·以族系为氏》)
读音:Chēmén【源】 春秋时齐国临淄大夫车门遽之后有车门氏,见《姓苑》(4,11,17,60)。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引 《世本》云: “齐临淄大夫车门遽”,疑此与“车遽
读音:Hán【源】 见《姓苑》(15,21,62)及《新编千家姓》(73,91)。【布】 大陆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忻州,湖南之芷江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读音:Tūnmǐ古代吐蕃族姓氏。松赞干布时有学者吞米·桑布札,受遣赴克什米尔向婆罗门李敬学习声韵学,回国后,依于阗文并予简化,造成三十个字母,并编出几种文法歌诀,用以拼写吐蕃语。“吞米”,
读音:Hàn【源】 见《中华姓府》(63)。闬,里门也,或因以为氏(60)。【布】 江苏武进(314)、山西绛县(324)、河北乐亭(334)、山东新泰(359)、台湾高雄(68,261)、北京、辽宁
读音:Mùhuá【源】 蒙古人姓。元时忠武王木华黎之后,以名为氏,见《元史》(17,62)。《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引 《姓解》云: “《元史》忠武王木华黎之后。”
读音:Yú于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姬姓。周武王封第三子于邘,后来邘叔的子孙就以国名为姓氏,即邘姓,有的则去阝旁姓于。二是改姓。淳于氏唐代时避讳宪宗李纯改姓为于。三是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