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
【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晋大夫狐偃,字子犯,为文公重耳之舅,因以为氏(7,9,11,12,15)。【望】 绛郡(17,418)。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晋大夫舅犯之后也。姬姓,狐氏。晋惠公、文公皆狐氏甥,故以犯为舅,因以为氏。” 《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 皆列有二源: ① “晋大夫狐偃,为文公重耳之舅,因以为氏。” 源于狐姓。② “晋大夫舅犯之后”源于姬姓。(按: 误矣。狐偃,字子犯。因为文公母舅,故或称 “舅犯”。狐偃、舅犯,实同一个人,不当分为二源。)
【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晋大夫狐偃,字子犯,为文公重耳之舅,因以为氏(7,9,11,12,15)。【望】 绛郡(17,418)。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晋大夫舅犯之后也。姬姓,狐氏。晋惠公、文公皆狐氏甥,故以犯为舅,因以为氏。” 《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 皆列有二源: ① “晋大夫狐偃,为文公重耳之舅,因以为氏。” 源于狐姓。② “晋大夫舅犯之后”源于姬姓。(按: 误矣。狐偃,字子犯。因为文公母舅,故或称 “舅犯”。狐偃、舅犯,实同一个人,不当分为二源。)
读音:wūdá《姓氏词典》 据 《后汉书》 收载,其注称: “汉有乌达鞮侯。”未详其源。
读音:yà见《姓苑》。
读音:qì【音】 契氏有二音,且源出不同。参见契(Xiè)姓。【源】 周时宋国始君微子启之后,有契氏,见《姓解》(60)。亦见《姓苑》(15,21)。现行罕见姓氏。今云南之通海有分布。汉族、回族有
读音:Wūchéng【源】 乌程县,故城在今浙江湖州。古有乌程氏居此,善酿酒,故以名县,见《后汉书·郡国志》(60,62)。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后汉书·郡国志》 云: “县名。‘
读音:Túgǔlè【综】 元时人姓。元太师广平贞宪王之妻图古勒氏封王夫人(24)。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太师广平贞宪王妻图古勒氏。”此“以姓为氏”,未详其他。
读音:Zī【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上海、北京等地均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上海、新疆之布尔津等地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shì yún是云氏,改为是氏。西魏有是氏。(见《通志·氏族略·代北复姓》)▲<北周>是云宝,凉州刺史。现行罕见复姓。今北京有分布。本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按:《中国姓氏大全》称
读音:Éluósīkālǎ元代色目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有载,当为喀喇氏之分族。《续通志·氏族略·元·以部为氏》 注“喀喇” 云: “本喀喇部,即汉高车国也。《列传》博果密,
读音:quán【源】 ①相传黄帝之子任姓之裔封于泉(即今洛阳泉亭),因氏(11,17,62)。 ②周官泉府(《周礼》地官之属,泉或作钱)之后,以官为氏(60,62)。 ③春秋时潞、洛、泉、余、满,皆赤
读音:Shāgě《姓氏词典》 引 《明史》 收载,其注称: “明有沙葛新的。”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