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Fú

扶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为复姓乞扶氏所改。二是夏禹臣扶登氏的后代。三是汉代廷尉扶嘉的后代。扶嘉本姓巫,因其扶持汉室有功,汉高祖刘邦赐给他名字叫扶嘉。

扶氏发祥之地在今河南。

扶姓历史人物有扶少明,汉代学者,著有《道德经谱》三卷。

扶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九十九位。


【源】 ①相传禹臣有扶登氏,见《路史》。扶氏或为扶登氏所改(60,62)。②蜀之扶氏,源出汉时廷尉扶嘉之后(60,63)。汉高祖以嘉志在扶翼汉室,赐姓扶氏(11,21)。③汉时乌桓人姓,见《汉书·鲜卑传》(242)。④北魏时改乞扶氏为扶氏,见《魏书·官氏志》(6,44,70)。【望】 京兆(12,17,418),河南(12,21,60)。【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扶安,春秋时越大夫(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获鹿,山西之太原,河南之义马,湖北之利川,江西之南康、崇仁,福建之上杭、浦城,广西之灌阳,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土家族、布依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引 《路史》 云: “禹臣有扶登氏”,“后简为姓扶” (见 《中国姓氏大全》),此当为扶氏之始。② 《中文大字典》 注引 《姓氏急就篇》云: “扶氏,汉廷尉扶嘉,高祖以嘉志在扶翼汉室,赐姓扶氏。” 蜀之扶氏,即其后也。嘉本姓巫氏,曾劝刘邦定三秦,受赏赐。认为他能 “感召神祗,志在扶翊”,遂赐姓 “”。③郑樵注引 《魏书·官氏志》云: “乞扶氏 (按: 或作 ‘乞伏’) 改为扶氏。望出京兆、河南。”

汉代鲁有扶卿,传 《鲁论语》; 又有扶少明; 三国时吴有扶严; 北周有扶猛,临江县公; 明代有扶克俭,天启中刑部右侍郎,又为山东巡按; 又有扶明生,海康训导; 又有扶让,宣化知县; 清代有扶道宏,雍正癸丑进士。

猜你喜欢

  • 邱黃

    读音:Qiūhuáng【综】 或系邱、黄二单姓所合成。台湾高雄有此姓(64,68,261)。

  • 柏佳

    读音:Bǎijiā【综】 清正黄旗蒙古前锋同玉之妻为柏佳氏(260)。

  • 舒鸠

    读音:shū jiū【源】 系自偃姓。古帝皋陶之后,周时子爵小国(故城在今安徽舒城),春秋时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6,17,60)。偃姓,皋陶之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见《通志·氏族略》)

  • 雲吉喇實

    读音:Yúnjílǎshí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作“永吉列思”。

  • 读音:Làng【源】①见《姓苑》(15,21)。伏羲之裔困于阆(故城在今四川阆中西),因氏(17,62)。一说,宜以阆中郡为姓(60,62)。②周惠王阆之后,以名为氏(60,62)。罕见姓氏。《姓氏考

  • 鴻實爾

    读音:Hóngshì’ěr【综】清满洲镶黄旗中有鸿实尔氏(259)。

  • 读音:Yuān【源】 见《姓苑》(15,21,62)。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转引 《姓苑》收载,未详其源。(按: 鸳,即鸳鸯,一种水鸟,当以此为姓,如鸭氏、鹅氏、鹊氏之类。)

  • 莫比時

    读音:Mòbǐshí【综】傈僳族姓。以狐为原始图腾的氏族名,汉姓为胡(150)。

  • 阿里拉爾

    读音:E-lǐlā'ěr【综】 清蒙古正白旗中有阿里拉尔氏(259)。

  • 光不列

    读音:Guāngbùliè现行佤族姓氏。今云南之西盟有分布。此姓系西盟县公安局提供。原有“以鸡鸣划分时间”之意,或从汉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