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
古庐子国,后有庐氏。(见《风俗通》)
庐氏,亦作卢,庐子戢黎之后,今襄州有中庐,即其地。(见《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
▲<明>庐坦,解城知县。
古庐子国,后有庐氏。(见《风俗通》)
庐氏,亦作卢,庐子戢黎之后,今襄州有中庐,即其地。(见《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
▲<明>庐坦,解城知县。
读音:Xīsūlè【综】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希苏勒氏(256)。
读音:Sàiyīn元代西域人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或“以名为氏”: “西域之族长曰赛音,因以为氏。”②或“以部为氏”: “彻伯尔和卓赛音,西域部之族长,因以为氏。和卓
读音:Yèhù《姓氏司典》 引 《隋书》 收载,其注称: “隋有叶护·处罗侯。”未详其源。
读音:xìng【源】 见《万姓统谱》(15)和《新编千家姓》(73)。【人】 荇不意、荇吾,均汉时人,见《印薮》(15,21)。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引 《万姓统谱》 收载,未详其源。(按:荇
读音:Huìlán【源】 金时女真人姓(71)。【望】 金源(71)。【变】 清时改称辉罗氏(23)。
读音:Mùrì【综】 景颇族姓。属景颇支系,汉姓为彭、李二姓(166,167)。景颇族姓氏。今云南之盈江有分布。此姓系盈江县公安局提供; 《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 亦收载,相传为瓦切娃时二十六
读音:Yángwēng【源】 系自姬姓。周景王之孙阳翁伯之后有阳翁氏(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引《路史》注云: “周景王之孙阳翁伯之后有阳翁氏。” 系出姬姓。
读音:Hányīng【源】 系自姬姓。晋韩桓叔之后有韩婴氏(5,60,65)。又,晋韩宣子元孙亦为韩婴氏(6),然宋郑樵考证,晋宣子元孙无名婴者,唯韩襄王太子名婴(12)。今两存备考。历史上罕见复姓。
读音:Xīxiàng【源】 春秋时鲁国西巷敬叔之后,见《姓考》(17,62)。《姓氏词典》引 《姓觿》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引 《中国姓氏集》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Dāng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运城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按: 《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本作“”, 乃“噹”之不规范简化。径改。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