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壻
【源】 春秋时晋公族有公壻氏(17,62)。【人】 公壻池,见《左传》(17,63)。
【源】 春秋时晋公族有公壻氏(17,62)。【人】 公壻池,见《左传》(17,63)。
读音:chī【源】①周有絺邑,以邑为氏(24,60)。或,絺为春秋时晋大夫食邑(故城在今河南沁阳西南),因氏(17)。②周武王时司寇苏忿生之后,见《姓谱》(17)。【变】与郗同(17)。【望】晋阳(1
读音:yǒng【源】 见《姓苑》(15,21)。甬东,越地名(故城在今浙江定海),当以地为氏(60,62)。【布】 浙江上虞有此姓(279)。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中文大字典》转引
读音:Fèi【源】 见《玉篇》(81,86)及《康熙字典》(80)。罕见姓氏。 《玉篇》 收载, “方味切”, “䍨, 人姓。”未详其他。
读音:Sàisuǒ现行佤族姓氏。今云南之沧源有分布。或改从单姓“赵”。此姓系沧源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或译作“赛琐”,姑兼收。
读音:Fángdāng【源】 ①拓拔八姓之一为房当氏(60,62)。 ②唐时党项以姓别为部,亦有房当氏,见《唐书》(7,11,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并注其源: ①其注云: “拓
读音:Chuò/Chuoh,Chwo【综】 源出不详。台湾高雄有此姓(68,261)。
读音:Yàng【综】 源出不详。山东新泰有此姓(359)。
读音:Pǔ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杏山(23,63,180,260)。【变】 后改为蒲氏(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杏山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后或改为单姓
读音:’ěr【源】 彝族姓。属尼祖尔祝家支(375)。
读音:Sèlèjié【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伊兰费尔塔哈村(23,63,180,260)。【变】 一作〔色尔杰〕(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伊兰、费尔塔哈村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