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鸣道集说

鸣道集说

一卷。金李纯甫(1185-约1231,一说1177-1223)撰。李纯甫字之纯,自号屏山居士,弘州襄阴(今河北阳原)人。承安二年(1197)经义进士。前后三入翰林,仕至尚书右司都事。李纯甫初业词赋,后读《左氏春秋》,大爱之,遂更为经义学,潜心钻研儒学理论,兼及庄周道家学说。中年归隐,以作文纵酒为事,常与佛教徒往来。晚年喜佛。其思想,博采儒、佛、道各家学说,主张三教合流,以道家、佛家之说合于孔孟儒家学说。奉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如来佛为五圣人。自编文集,凡论性理与有关佛老者为“内稿”,其余应物文字,如碑志诗赋等为“外稿”。又有《楞严经解》、《金刚经解》、《中庸集解》等。此书即阐述其三教合流思想之著作,书中列举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朱熹、吕希哲、吕本中、吕祖谦、蔡元定等儒家学说,分条辨析,卷末附自作文数篇。虽以阐述三教合流思想为宗旨,但偏向佛氏,曾论二程诸儒,虽号深明性理、发明六经圣人心学,实皆窃吾佛书者也。受到后世儒家学派攻击。其实,所阐述三教合流思想,影响很大,足资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者参考。今其书不传,只能从刘祁《归潜志》、《四库全书存目提要》、《宋元学案》等书中窥见一二。

猜你喜欢

  • 兰绮堂诗钞

    八卷。清王鼎(1720-?)撰。王鼎字条山,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祖籍太原。年青时,致力于科举考试,以八股文与人比试,后来科场无名,致力作诗,与人互相吟赏。其性情敦厚,少而沉静简默,承其家学,能诗,又

  • 金丸记传奇

    二卷。明姚茂良(约1475年前后在世)撰。姚茂良字静川,武康(今属浙江德清)人。《金丸记传奇》三十出,写于明成化年间,其故事梗概是:宋真宗赵恒在众后妃的陪侍下,到御花园游赏,用金弹丸抛打黄莺,并且告诉

  • 小学分节

    二卷。清高熊徵(生卒年不详)撰。熊徵字渭南(今广西省岑溪县)人,顺治十七年(1660)副榜贡生,官至浙江都转盐运使。是书只将朱熹《小学集注》略为随章分解,特使童子读之易于明而已。该书《四库全书总目》有

  • 易爻例

    一卷。清吴翊寅撰。此书与作者所著《易彖传大义述》相为表里。分三部分,一为消息升降爻例。二为消息升降卦本图,三为旁通反对卦变图。作者认为乾坤为众卦之祖,十二消息卦为乾坤两卦所生,而五十杂卦都是由十二消息

  • 石川诗钞

    三卷。清方觐(约1723年前后在世)撰。方觐,字近雯,号石川。江都(今江苏江都)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官至西安布政史,曾从学于朱彝尊。姚世钰评其诗云:“周旋于亲爱伦理之间,缠绵悱恻,有温柔

  • 拈花笑

    一卷。清徐石麒(详见《买花钱》)撰。本杂剧写妻妾争宠之事,实是一出闹剧,但用词多采俚俗之语,虽是韵文,几与口语无别。怒骂攻讦,颇肖泼妇,确是其语言上的一大特色。本书存于《垣庵词曲六种》本中。

  • 通鉴纲目三编

    即《御定通鉴纲目三编》。

  • 庸书

    二十卷。清张贞生(1623-1675)撰。张贞生,字干臣,庐陵(江西吉安)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著有《玉山遗响》(已著录)、《唾居随录》及《庸书》。是集为其子张世坤、张世坊所刊,凡二十卷,文

  • 周忠介公遗事

    无卷数。清彭定求(1645-1719)撰。彭定求字勤止,号访濂、南畇,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康熙二十五年(1686)进士,官至翰林侍讲。学术近出汤斌,远尊王守仁。平生著述甚丰,除本书外,尚著有《阳明释

  • 三巴掌禅师语录

    一卷。明代释三巴掌(生卒年不详)撰。三巴掌,俗姓李,自号三巴掌,赵州柏乡(今属河北省)人。三巴掌自幼聪明,好学不辍。初闻佛号,自觉归佛愿往。少年出家后,钻研佛法尤勤,昼思夜往,颇就疑难求师闻道、自闭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