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韵谱约观

韵谱约观

一卷。清李茂林撰。茂林字竹友,陕西富平人。书刊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书前有潘德隽序,书后有李氏识语,云:“司马温公著内外十六摄二十四图名《切韵指掌》,以示翻切之学。乃后人率求简易,不惟舌齿任呼,且并旧韵而乱其部居,考古者将何所折衷哉!近有顾宁人《音学五书》,丝分缕析,正其错讹,安溪李文贞称其博大精深,前此未有,大有功于三代之文者也。兹因承其说而考之《指掌》,并为十摄,内分十部,又寻翻切之学,总门法于歌括,名曰《韵谱约观》。”可知是书乃欲表现古韵的韵图,取舍于顾氏古韵十部及等韵十六摄之间。李氏在《凡例》中说:“等韵十六摄,从今韵也;宁人十部,考古音也。兹订为十摄,同摄者不必同部,如东冬江庚青蒸之类;同部者不必同摄,如歌麻之类。本等韵而参宁人,欲古今不相悖也。”其所分十摄为:(一)通摄:并入梗曾江三摄,分开口呼、合口呼两图。李氏并梗曾入通摄,主要是依据等韵,“等韵谓梗曾二摄与通随,是三部可并一摄”。并江于通则据古音,谓江摄字的谐声偏旁多通东冬韵,故可并于通。(二)宕摄:独立,包括开合两图。(三)臻摄:并入深咸二摄,理由是“今闭口莫辨”。本摄包括开口合口两图。(四)山摄:包括开合两图。(五)止摄:并入蟹摄,因为“古音支微齐佳灰一部,谓皆齐齿音也”。包括开合两图。(六)果摄:独立,因为“古音歌麻一部”。包括开合二图。(七)假摄:独立。别麻于歌。单独一韵,仅一图。(八)遇摄:独立。“仍以鱼虞为独韵”。(九)效摄:独立,“古音萧肴豪尤一部,亦谓合口音也,今实读作开口音”。独韵,一图。(十)流摄:独韵,一图。李氏所分十摄,折衷于古韵、等韵及时音之间,故往往进退失据,从今从古俱有不当之处。李氏列图形式大体依从《切韵指南》,采用三十六字母而分列二十三行,与《切韵指南》相同。分开合口及独韵等,与《指掌图》相似。每图分别四栏,分列四等之字。一栏之内,再列平上去入四声的代表字。入声字绝大部分配阳声韵,但阴声韵中的见纽字,也以一入声字相配,其他纽字则不列。李氏把门法编为新的歌诀,内容与真空等人的歌诀大同小异,李氏说:“等韵旧法,精妙至矣。特以门繁歌多,学之者每惮其难。兹为约订,另为歌诀,虽涉鄙俚,只求省便,识者详之。”是书有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刊本。

猜你喜欢

  • 荀爽周易注

    一卷。东汉荀爽撰。辑佚书,清孙堂辑。荀爽字慈明,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官至司空。据荀悦称,其叔父司空爽著有《易传》,以十篇之文解说经义。后传荀氏学者虽不在少数,然此书早亡佚。清马国翰曾辑入《玉函山

  • 重校方言

    十三卷,附《补遗》一卷。清卢文弨校。卢文弨(1717-1796)字绍弓,一作召弓,号矶鱼,又号抱经、石鱼、粲斋,晚年号弓父,学者称抱经先生。原名嗣宗。浙江余姚县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授翰林

  • 经义骈枝

    二卷。喻长霖撰。喻长霖,生卒年不详。字志韶,又字子韶,号潜浦,浙江黄岩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室名崧岱馆、惺諟斋。著有《惺諟斋存稿》五种,《经义骈枝》是第四种。喻长霖说经,主

  • 学古斋四体书刻

    四卷。清钱泳(生平见《朴园藏帖》)自书刻石。按其自作题跋所说,今世所谓四体书,是篆隶真草,篆有周秦之异,隶有汉魏之别,真分南北,草盛二王,其间授受渊源,各相沿习。惟有金石遗文可以证之。因仿书一二,以课

  • 翠屏笔谈

    一卷。旧本题宋王应龙撰。此人生卒年、仕履生平事迹均不详。此书多记宋代诗话,兼及神经杂事。内容大多采拾他书而成,而且编排散乱,毫无体例。某些史实的记载,时间、事件与史传所载不符,脱文之处较多,大体为传闻

  • 江南野史

    十卷。宋龙衮撰。龙衮,北宋吉州(今江西吉安)人,字君章。另有《(百马图〉跋》。其书详尽地记述南唐事,用纪传体,但不立纪传之名。考郑樵《通志·艺文略》记载,此书原本有二十卷。但自明以后就无完本。钱曾称其

  • 说文外编

    十六卷。清雷浚撰。参见《说文引经例辨》。是编旨在探求《说文》不载的经典相承之字。学者谓经典相承之字,《说文》不载,并非佚失,在《说文》中自有一字以当之。钱大昕、陈寿祺等,皆以经典相承之字于《说文》中求

  • 提正篇

    六卷。意大利贾宜睦(?-1667)撰。贾宜睦字九章,耶稣会士,崇祯十年(1637)到杭州传教,最后死于常熟。《提正篇》共六卷,卷一撰述主德,卷二撰述主赎,卷三撰述主报,卷四撰述主惠,卷五撰述主重,卷六

  • 古方考

    见《脉药联珠古方考》。

  • 异鱼图赞补

    三卷。闰集 一卷。清胡世安(详见《大易通则》)撰。是书前有作者万历戊午(1618)年间自序一篇,是胡氏未中进士之前所作。因为杨慎《异鱼图赞》还有很多缺漏,胡氏广采遗说,编成此书。卷上、卷中,共补鱼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