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霍邱县志

霍邱县志

十卷。清姬之簋修,李瑾纂。姬之簋,雒山人,清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文林郎,康熙八年来任霍邱县知县。霍邱县志,创始于明景泰间,至弘治而再修,至万历二十四年,县令杨其善三修之,迄于康熙初年,县志失修已八十余年。姬之簋来任知县,慨其失修,于康熙九年,延荐博雅能论世者,各抒见闻,重加订补,凡五月而志成。此志卷一为图考;卷二为舆地;卷三为建置;卷四为食货;卷五为秩官;卷六至七为人物;卷八为典礼;卷九为艺文;卷十为杂记。据其凡例云:“书地、书人、书事,必有征据,或出经史,或见邻乘,或旁得之碑刻遗编,务期传信,否则不录。”惟皆未标出典,不无遗憾。此志体例尚称完备,其书皆极简略,惟食货志所载极为详备。如本县起存漕粮款则,随漕起运折银款则,起解河道折色款则,起解督粮道漕项款则等等,多至数十,将一邑财政收支,记载备至,实为全志精华所在。有康熙九年(1670)刻本。

猜你喜欢

  • 吴氏遗著三种

    五卷,附录一卷。清吴凌云(?-1803)撰。吴凌云字得青,一字客槎。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岁贡生,早年受业于养父,潜心经籍的研究,终生不入仕途。吴凌云独创以字解经之法,据许慎《说文解字》探索经义,确

  • 墅谈

    六卷。明胡侍(详见《真珠船》条)撰。胡侍博览古籍,手不释卷。每于读书之时,偶或发现可疑之处,辄书以记之,并加以考辨,征引颇为丰富,考证亦多有可据,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在考辨古籍的同时,间论时事,对了解明

  • 艮山杂志

    二卷。清翟灏编辑。翟灏,字晴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任金华教授。所著还有《四书考异》三十六卷、《尔雅补郭》二卷、《湖山便览》十二卷、《通俗编》三十八卷,皆刊行。民山志为残

  • 瓦缶雷鸣

    四卷。清黄家骥撰。黄家骥字跷秋,湖南湘乡人。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此集凡四卷。卷首有光绪二十三年(1897)其友人程序,“称其纳职黄门,日仆仆于长安红尘十丈中”。大概黄氏曾仕京师。集中诗句颇多俚语。卷一

  • 黔记

    六十卷,明郭子章纂。郭子章(1542-1618),字相奎,号青螺,又自号衣生,江西太和县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官山西按察使、贵州巡抚、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著述甚丰,著有:《豫章书》、《阿育王山

  • 明本纪

    一卷。明佚名撰。该书记明太祖朱元璋的事迹,自起兵濠州始,至建国金陵。皆分年排载,颇为详备。盖于实录中摘出编次而成。但缺洪武三年(1370)正月以后事迹,约是撰写未竟之故。有《四库全书》本。

  • 摘摹三希堂帖

    四卷。不著刻者姓名。此刻帖俱摘取于《三希堂帖》,其中有苏轼书一卷,米芾书一卷,颜鲁公及鲜于困学书一卷,宋仲珩、姜立纲、沈石田、王文成、文衡山等书共一卷。该帖刻以木版,拓以淡墨,字迹丰美,神采奕奕,只是

  • 休那遗稿

    十七卷。清姚康(1578-1653)撰。姚康,字休那,安徽桐城人。明诸生。有隽才,后入史可法幕。旋归里。明亡后屏居田野,忧郁以终。著有《太白剑》、《评货殖传》、《黄巢传》等。是编为遗稿十二卷,诗集一卷

  • 丁漕指掌

    十卷。清王大经撰。王大经,字晓莲,浙江平湖县人。举人。官至江苏红安粮道,湖北按察使布政使。是书前有清湖北巡抚潘霨序和王大经自序。从序中可考知:初写是书者为林之望,王大经接着写成,而又更定体例最后刊行者

  • 绝句

    田家汩汩流水浑,一树高花明远村。云意不知残照好,却将微雨送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