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如冈文集
二卷。明陈大科(约1585年前后在世)撰。陈大科,字思进,号如冈,江苏省南通人。生卒不详。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官至右都御史,兼兵部侍郎,总督两广。著有《陈如冈文集》。大科为官十数年,为人刚直鲠介。曾上疏救李献可等,又劾太监冯保有直声。及总督两广时,有定安南之功。故该集中所录上一卷,为当时奏疏,下一卷则杂文数篇。可见当时大科以从政为要,而文章非所留意,故无文名,有四库全书本。
二卷。明陈大科(约1585年前后在世)撰。陈大科,字思进,号如冈,江苏省南通人。生卒不详。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官至右都御史,兼兵部侍郎,总督两广。著有《陈如冈文集》。大科为官十数年,为人刚直鲠介。曾上疏救李献可等,又劾太监冯保有直声。及总督两广时,有定安南之功。故该集中所录上一卷,为当时奏疏,下一卷则杂文数篇。可见当时大科以从政为要,而文章非所留意,故无文名,有四库全书本。
不分卷(香簃刻本)。清魏锡曾撰。唐石经自唐开成二年创立以来,屡遭天灾人祸。碑虽幸存,但字多破损,并且经常遭到椎拓。此书特就墨本完备者图之。卷首自识,谓较王昶《金石萃编》,除字数、年月之外,还增加了最后
五卷。宋陈次升撰。陈次升(1044-1119),北宋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字当时。熙宁进士。为太学生时即斥王安石《字说》为秦学。曾做安邱县知县、监察御史,提点淮南、河东刑狱,劾蹇周辅经画盐法害民。
四十卷。清邓汉仪(约1685前后在世)撰。邓汉仪,字孝威,泰州(江苏扬州)人。少颖悟,日读数千言。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儒”科,因年老授内阁中书舍人。试归后,日以吟觞自适、或扁舟至郡,坐卧
一卷。陈代释慧思撰。慧思生平事迹详见《受菩萨戒仪》辞条。《随自意三昧》一书共有六品,即行、住、坐、卧、食、语品。各品一一具足六婆罗蜜,是为规范出家僧众日常行为的书。在初行威仪中,分辨六波罗蜜意。在住威
五百零四种(分三编:初编三百五十种,续编八十一种,三编七十三种)。民国张元济(1867-1959)等辑。张元济字菊生,浙江海盐人。清光绪年间进士,曾任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因参加维新运动,1
三卷。清庄述祖(详见《毛诗考证》)撰。庄氏治经重在大义,述祖承其家学,卷中所称闻之世父,即谓庄存与也。开篇论“清庙”之诗曰:“《清庙》之诗所以立人道之极,故欲使在位者遍闻之,明乎清庙之诗,然后知文王之
不分卷。清常茂徕(详见《增订春秋世族源流图考》)撰。茂徕先撰《增订春秋世族源流图考》六卷,又鉴于各国君王卿大夫皆有谱系,王后及诸侯夫人、妃妾、子女及各国诸臣的妻妾子女姊妹姻娅等若无谱以维系,不免仍有遗
十七卷。清方苞撰。方苞生平详见《周官集注》。方苞《三礼》之学,《周礼》较深,晚年自称“治《仪礼》十一次,用力良勤。《仪礼析疑》旨在举出《仪礼》可疑者录出经文而详辨之,对无疑者则不录经文。发明处不少,如
二卷。增补都门纪略三卷、都门汇纂无卷数、朝市丛载八卷。清杨士安撰。杨士安,号静亭,顺天通州(今北京市通县)人。其久客京师,留心世故。以《日下旧闻》、《都门竹枝词》、《草珠一串》等书,列古今胜迹,资人探
十卷。明刘嗣昌(生卒年不详)撰。刘嗣昌字燕及。桐城(今地不详)人。万历年官至兴化府知府。此书列目七十。所载之事至唐而止。明代的类书载近代之事都较差,大抵为相互转抄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