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宣公翰苑集注
二十四卷。清张佩芳(生卒年不详。)撰。张佩芳字菘圃,一字荪圃,平定(今山西平定)人,进士出身。好学深思,对经史学功力尤深。为注笃嗜不倦,引繁博考,取材宏赡。著有《陆宣公翰苑集注》。此集凡二十四卷,卷一至十为制诰四十六篇;卷十一至十七为奏草三十二篇;卷十八至二十四为奏议二十八篇。《陆宣公翰苑集注》有乾隆戊子(1768)希音堂刊本,有1934年补刻本。
二十四卷。清张佩芳(生卒年不详。)撰。张佩芳字菘圃,一字荪圃,平定(今山西平定)人,进士出身。好学深思,对经史学功力尤深。为注笃嗜不倦,引繁博考,取材宏赡。著有《陆宣公翰苑集注》。此集凡二十四卷,卷一至十为制诰四十六篇;卷十一至十七为奏草三十二篇;卷十八至二十四为奏议二十八篇。《陆宣公翰苑集注》有乾隆戊子(1768)希音堂刊本,有1934年补刻本。
十八卷。清倪在田(生卒年月不详)撰。倪在田,字子新,又字田甫,号苕村,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诸生,留心南明史事,著有《扬州御寇录》等。《续明纪事本末》,为《明史纪事本末》续编,体例悉同。对史料广泛搜
六卷。清仲昰保(?-1743)撰。仲是保字羹梅,号翰村,常熟(今浙江常熟)人,生年不详。仲昰保好诗,初学冯武(冯班侄),故其诗格律色泽皆冯氏法。康熙六十年(1721)北至益都,从赵执信,受学,故其诗运
一卷。清冯兰贞撰。冯兰贞,生卒年不详,字声畦,江苏金坛人,知府于尚龄之妻,清代诗人。此书为《凝香阁合刻》之一。刊于道光十三年(1833)。共收诗一百零八首,词七十六首。
无卷数。法国人伯希和(P.Pel1iot)撰,此书将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所历之地及他的部下费信等所著书籍版本、文字等进行考证。郑和在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二十八年间,先后七次奉命
十二卷。萧智汉撰。萧智汉,字云泽,号五江,湖南湘乡人。该书以月为纲,分别节气,而后逐日纪述。取材广博,凡正史、野史、山经、地志,乃至诸子百家、三教九流之书,古今名人文集,无不搜讨。所引各书,都冠以书名
二卷。清马佶人(约1636前后在世)撰。马佶人,字更生,一字亘生,或谓字吉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末清初传奇作家。著作有《梅花楼》、《荷花荡》、《十锦塘》、《索花楼》等。《荷花荡》又名《墨莲盟》,
二十二卷。明韩邦奇(1479-1555)撰。韩邦奇字汝节,号苑洛,朝邑(今陕西大荔)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累官至吏部员外郎,南兵部尚书。曾因以疏论时政,多次被诬奏怨谤,逮系寺官,屡起屡罢。韩邦
十卷。《附录》一卷。宋张元干(1067-1143)撰。张元干,字仲宗,自号真隐山人,又号芦川老隐,长乐(今福建闽侯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元干好为诗,结识苏轼、陈瓘,学有渊源。曾与洪刍、洪炎、苏坚、吕
第一集十四种四十二卷,第三集十二种五十三卷。清章寿康编。章寿康字硕卿,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初年是张之洞的谋臣。喜欢研究古籍和金石学,年轻时,跟随父亲到四川,就开始以刻书为事。后来,章
一卷。明金瑶撰。瑶字德温,号栗斋,安徽休宁人。嘉靖十年(1531)选入贡生,授会稽县丞,再补卢陵县丞。后迁桂林中卫经历,因母老不去上任,而在家乡教书,活到九十七岁才逝世。该书成于万历九年(1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