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重楼玉钥

重楼玉钥

二卷。清郑宏纲(1727-1787)撰。郑宏纲字纪元,号梅涧,又号雪萼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世医出身,先祖即从医。父郑子丰得闽人黄明生所授喉科秘书,遂精喉科,后代亦多以喉科名世。因其居所名“南园”,人称南园喉科。郑宏纲自幼得家传,钻研喉科理论,临证经验丰富,精于治喉症,常救危起死,求治者盈门。他认为“白喉”一症,“发于肺肾本质不足者,或遇燥气流行,或多服辛烈之物,感触而发。”对喉症针灸治法也有心得。著有《捷余医语》一篇,《痘疹正传》、《灵药秘方》各一集。郑氏因见历代缺乏喉科系统专书,乃据家藏喉科秘本及经验心得,约于乾隆年间撰成此书,后经其子郑瀚补充成书。上卷首列咽喉说、喉科总论,以明确咽喉的解剖部位及其在生理上的重要性;次论喉科疾患的诊断与预后;再次详论各种喉病的症状和治疗,包括三十六种喉风名目、症状、治法和方药。下卷专论喉科的针灸疗法。列有针诀、针刺手法、禁忌及常用经穴。对白喉诊治及宜忌论述尤详。书中条目清晰,编排有序。对喉部生理、病理以及证治方药均有论述。并在每证之前冠以歌诀,易学易记。对病情恶化及预后险重者,又列“坏症须知”、附纂咽喉不治症。对常用方剂、主治、剂量、炮制、煎服方法也均加介绍。主治之方为养阴清肺汤,以养阴清热为特点,这在白喉抗毒素血清问世之前,为治疗白喉的有效方剂,成为抗白喉合剂的祖方。所论忌药,为后世《白喉忌表抉微》的渊源。此书以针法为详,方药为略,后世却多取其方,而忽略其针刺喉症经验。此书还对口、齿、耳部病疾的证治经验作了介绍。是一部切于实用的喉科重要医籍。有道光十八年(1838)苏城喜墨堂初刻本,谦吉堂藏版、光绪五年(1879)刻本,光绪十三年(1887)芋园重刊本。

猜你喜欢

  • 董方立文甲集

    《乙集》各二卷。清董佑诚(1791-1823)著。董佑诚初名曾臣字方立,江苏阳湖人。嘉庆举人,少喜文章,后肆力于律历数理舆地名物之学,著述颇多。有《椭圆求周术》、《三经术衍补》、《兰石词》和《董方志甲

  • 爱日斋丛钞

    五卷。南宋叶某撰。此书散佚,失作者之名,唯陶宗仪《说郛》题为宋叶某所撰。书中“论先儒从祀”一条,有宋度宗咸淳年号,知此书为南宋末年人所作。全书以辨析名物、稽考典故为主,凡前人笔记小说及杂史著作,如赵德

  • 画继

    十卷。宋邓椿(生卒年不详)撰。邓椿,字公寿,四川双流(今属四川)人。邓椿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祖曾官中知枢密院事,家藏书画宏富。邓椿耳目濡染而精于赏鉴,编缀是书。因唐张彦远之《历代名画记》起自轩辕止于唐会

  • 古文尚书疏证

    八卷。阎若璩(1636-1704)撰。若璩字百诗,号潜丘,山西太原人。清代著名学者。康熙十八年(1679)荐举博学鸿词,不第。若璩博通经史,长于考据,尤精地理,尚书徐乾学延为上客,与修《大清一统志》及

  • 巢睫集

    四卷。明曾棨(1372-1432)撰。曾棨为明代诗文作家、书法家。字子启,号西墅。江西永丰人。永乐二年(1404)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历侍读学士、左春坊大学士,进少詹事。卒赠礼部侍郎,谥襄敏。他才

  • 历代名臣奏议

    三百五十卷。明永乐十四年(1416)黄淮、杨士奇等奉敕编。黄淮(1367-1449)明浙江永嘉(今温州市)人,字宗豫,洪武进士,授中书舍人。成祖即位,召时称旨,引为顾问。永乐二年(1404),入直文渊

  • 斩鬼传

    清刘璋(1667-?)撰。刘璋字子堂,号介符,别号烟霞散人、樵云山人,山西阳曲(今太原)人。康熙三十五年中举人,雍正元年到直隶深泽(今河北深泽)任县令四年,政声极佳。刘璋平生著述较多,除《斩鬼传》外,

  • 孟子讲义

    四卷。清丁大椿(详见《大学古本释》)撰。是书分内篇二卷,外篇二卷。内篇言心性,外篇言治道。诂义之外,间及论文。句下着评殊近俗,章后总解,大都沿旧说。外篇附有考证。该书有道光二十年(1840)刊《来复堂

  • 经济宏词

    十二卷。此书无序无跋,书前有凡例。题曰:汪学信四如父编次。卷首又题新安太易父汪以时选辑。不详究竟出自何人之手。书共分十二门,全都是明人之文。可备场屋答策之用。其凡例也自称取便制举业。

  • 高州府志

    十六卷。清王概、于殿琰纂修。王概,字成木,号约祁,山东诸城人,岁贡生,官至广东布政使。于殿琰,乾隆二十二年高州知府。旧志创修于明宣德五年(1430)郡守富敬,至雍正间三度续修。乾隆间王概任高廉巡道兼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