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郊特牲

郊特牲

郊特牲而社稷大牢,天子适诸侯,诸侯膳用犊,诸侯适天子,天子赐之礼大牢,贵诚之义也。故天子牲孕弗食也,祭帝弗用也。大路繁缨一就,先路三就,次路五就。郊血,大飨腥,三献爓,一献孰,至敬不飨味而贵气臭也。诸侯为宾,灌用郁鬯,灌用臭也。大飨,尚腶修而已矣。

大飨,君三重席而酢焉。三献之介,君专席而酢焉。此降尊以就卑也。飨禘有乐,而食尝无乐,阴阳之义也。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故春禘而秋尝,春飨孤子,秋食耆老,其义一也,而食尝无乐。饮,养阳气也,故有乐;食,养阴气也。故无声。凡声,阳也,俎鼎奇而笾豆偶,阴阳之义也。笾豆之实,水土之品也。不敢用亵味而贵多品,所以交于旦明之义也。

宾入大门而奏肆夏,示易以敬也。卒爵而乐阕。孔子屡叹之。奠酬而工升歌,发德也。歌者在上,匏竹在下,贵人声也。乐由阳来者也,礼由阴作者也,阴阳和而万物得。旅币无方,所以别土地之宜,而节远迩之期也。龟为前列,先知也。以钟次之,以和居参之也。虎豹之皮,示服猛也。束帛加璧,往德也。

庭燎之百,由齐桓公始也,大夫之奏肆夏也,由赵文子始也。朝觐,大夫之私觌,非礼也。大夫执圭而使,所以申信也。不敢私觌,所以致敬也。而廷实私觌何为乎诸侯之庭?为人臣者无外交,不敢贰君也。大夫而飨君,非礼也。大夫强而君杀之,义也,由三桓始也。天子为客礼。莫敢为主焉。君适其臣,升自阼阶,不敢有其室也。觐礼,天子不下堂而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天子之失礼也,由夷王以下。

诸侯之宫县,而祭以白牡,击玉磬,朱干设锡,冕而舞大武,乘大路,诸侯之僭礼也。台门而旅树,反坫,黼丹朱中衣,大夫之僭礼也。故天子微,诸侯僭,大夫强,诸侯胁。于此相贵以等,相觌以货,相赂以利,而天下之礼乱矣。

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而公庙之设于私家,非礼也,由三桓始也。天子存二代之后,犹尊贤也,尊贤不过二代。诸侯不臣寓公,故古者寓公不继世。君之南向,答阳之义也。臣之北面,答君也。大夫之臣不稽首,非尊家臣,以辟君也。大夫有献弗亲,君有赐不面拜,为君之答己也。

乡人裼,孔子朝服立于阼,存室神也。孔子曰:“射之以乐也,何以听,何以射?”孔子曰:“士使之射,不能,则辞以疾,县弧之义也。”孔子说:“三日齐,一日用之,犹恐不敬。二日伐鼓,何居?孔子曰:“绎之于库门内,祊之于东方,朝市之于西方,失之矣。”

社祭土而主阴气也,君南向于北墉下,答阴之义也。日用甲,用日之始也。天子大社,必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也,是故丧国之社屋之,不受天阳也。薄社北牖,使阴明也。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故教民美报焉。家主中溜而国主社,示本也。唯为社事,单出里。唯为社田,国人毕作。唯社,丘乘共粢盛,所以报本返始也。季春出火,为焚也。然后简其车赋,而历其卒伍,而君亲誓社,以习军旅,左之右之,坐之起之,以观其习变也,而流示之禽,而盐诸利,以观其不犯命也。求服其志,不贪其得,故以战则克,以祭则受福。

天子适四方,先柴。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也。兆于南郊,就阳位也。埽地而祭,于共质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于郊,故谓之郊。牲用,尚赤也。用犊,贵诚也。郊之用辛也,周之始郊,日以至,卜郊,受命于祖庙,作龟于祢宫,尊祖亲考之义也。卜之日,王立于泽,亲听誓命,受教谏之义也。献命库门之内,戒百官也。大庙之命,戒百姓也。祭之日,王皮弁以听祭报,示民严上也。丧者不哭,不敢凶服,汜埽反道,乡为田烛,弗命而民听上。祭之日,王被衮以象天,戴冕十有二旒,则天数也。乘素车,贵其质也。旗十有二旒,龙章而设日月,以象天也。天垂象,圣人则之,郊所以明天道也。帝牛不吉,以为稷牛。帝牛必在涤三月,稷牛唯具,所以别事天神与人鬼也。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

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祭百种以报啬也。飨农及邮表、禽兽,仁之至,义之尽也。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祭坊与水庸,事也。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皮弁、素服而祭。素服以送终也。葛带,榛杖,丧杀也。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野夫黄冠。黄冠,草服也。大罗氏,天子之掌鸟兽者也。诸侯属焉。草笠而至,尊野服也。罗氏致鹿与女,而诏客告也,以戒诸侯曰:“好田、好女者亡其国。天子树瓜华,不敛藏之种也。”八腊以记四方。四方年不顺成,八蜡不通,以谨民财也。顺成之方,其蜡乃通,以移民也。既蜡而收,民息已。故既蜡,君子不兴功。

恒豆之菹,水草之和气也;陆产之物也。加豆,陆产也,其醢,水物也。笾豆之荐,水土之品也。不敢用常亵味而贵多品,所以交于神明之义也,非食味之道也。先王之荐可食也,而不可耆也。卷冕、路车,可陈也,而不可好也。武,壮而不可乐也。宗庙之威,而不可安之,宗庙之器,可用也,而不可使其利也。所以交与神明者,不可以同于所安乐之义也。酒醴之美,玄酒,明水之尚,贵五味之本也。黼黻、文绣之美,疏布之尚,反女功之始也。莞簟之安,而蒲越、稿之尚,明之也。大羹不和,贵其质也,大圭不琢,美其质也。丹漆雕几之美,素车之乘,尊其朴也,贵其质而已矣,所以交于神明者,不可同于所安亵之甚也。如是而后宜。鼎俎奇而笾豆偶,阴阳之义也。黄目,郁气之上尊也。黄者,中也。目者,气之清明者也。言酌于中,而清明于外也。祭天,埽地而祭焉,于其质而已矣,醯醢之美而煎盐之尚,贵天产也。割刀之用,而鸾刀之贵,贵其义也。声和而后断也。

冠义,始冠之,缁布之冠也。大古冠布,齐则缁之。其委也,孔子曰:“我未之闻也。”冠而敝之可也。适子冠于阼,以著代也。醮于客位,加有成也。三加弥尊,喻其志也。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委貌,周道也。章甫,殷道也。毋追,夏后氏之道也。周弁、殷、夏收。三王共皮弁、素积。无大夫冠礼,而有其昏礼。古者五十而后爵,何大夫冠礼之有?诸侯之有冠礼,夏之末造也。天子之元子,士也。天下无生而贵者也。继世以立诸侯,象贤也。以官爵人,德之杀也。死而谥,今也,古者生无爵死无谥。

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故其数可陈也,其义难知也。知其义而敬守之,天子之所以治天下也。

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夫昏礼,万世之始也,取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也。币必诚,辞无不腆,告之以直信。信,事人也。信,妇德也。壹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男子亲迎,男先于女,刚柔之义也。天先乎地,君先乎臣,其义一也。执挚以相见,敬章别也。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无别无义,禽兽之道也。婿亲御授绥,亲之也。亲之也者,亲之也。敬而亲之,先王之所以得天下也。出乎大门而先,男帅女,女从男,夫妇之义由此始也。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夫也者,夫也。夫也者,以知帅人者也。玄冕齐戒,鬼神阴阳也。将以为社稷主,为先祖后,而可以不致敬乎?共牢而食,同尊卑也。故妇人无爵,从夫之爵,坐以夫之齿。器用陶匏,尚礼然也。三王作牢,用陶匏。厥明,妇馈。舅姑卒食,妇余,私之也。舅姑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授之室也。昏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乐,阳气也。昏礼不贺,人之序也。

有虞氏之祭也,尚用气,血、腥、祭,用气也。殷人尚声,臭味未成,涤荡其声。乐三阕,然后出迎牲。声音之号,所以诏告于天地之间也。周人尚臭,灌用鬯臭,郁合鬯,臭阴达于渊泉。灌以圭璋,用玉气也。既灌然后迎牲,致阴气也。萧合黍稷,臭阳达于墙屋,故既奠,然后萧合膻芗。凡祭,慎诸此。

魂气归于天,形魂归于地,故祭,求诸阴阳之义也。殷人先求诸阳,周人先求诸阴。诏祝于室,坐尸于堂,用牲于庭,升首于室。直祭祝于主,索祭祝于祊。不知神之所在,于彼乎,于此乎?或诸远人乎?祭于祊尚曰求诸远者与?祊之为言倞也,肵之为言敬也。富也者,福也。首也者,直也。相,飨之也。嘏,长也,大也。尸,陈也。毛血,告幽全之物也。告幽全之物者,贵纯之道也。血祭,盛气也。祭肺、肝、心,贵气主也。祭黍稷加肺,祭齐加明水,报阴也。取燔燎升首,报阳也。明水齐。贵新也,凡兑新之也。其谓之明水也,由主人之洁著此水也。

君再拜稽首,肉袒亲割,敬之至也。敬之至也,服也。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肉袒,服之尽也祭称“孝孙”“孝子”以其义称也,称曾孙某,谓国家也。祭祀之相,主人自致其敬,尽其嘉,而无与让也。腥肆、祭,岂知神之所飨也?主人自尽其敬而已矣。举角,诏妥尸。古者尸无事则立,有事而后坐也。尸,神象也。祝,将命也。

缩酌用茅,明酌也,酒于清,汁献于酒,犹明清与酒于旧泽之酒也。祭有祈焉,有报焉,有由辟焉。齐之玄也,以阴幽思也。故君子三日齐,必见其所祭者。

猜你喜欢

  • 洪龟父集

    二卷。宋洪朋(生卒年不详)撰。洪朋字龟父,南昌(今江西南昌县)人。黄庭坚之甥。两举进士不第,与弟芻、炎、羽并有才名,号称“四洪”。朋还是“江西诗派”中的诗人,吕本中作“江西宗派图”所列二十五人,其中洪

  • 说文解字篆韵谱

    五卷。南唐徐锴(其生平著述见《说文解字系传》)撰。是书是为《说文解字》作的音序检字表,是与《说文系传》相配的。它取许书所收释的一万零五百一十六字,按平上去入四声分类编次而成。凡小篆皆有音训,其无音训者

  • 南江札记

    四卷。清邵晋涵(1743-1796)撰。邵晋涵生平事迹详见《尔雅正义》。邵晋涵曾充四库馆纂修官,史部之书,多由其最后校定,提要亦多出其手。后授翰林院编修,仍纂校《四库全书》。前后任职史馆十余年,对经史

  • 左传礼说

    十卷。民国张其淦(详见《邵村学易》)撰。其淦字邵村,号寓园,东莞(今属广东)人。著有《邵村学易》、《洪范微》、《邵村咏史诗钞》、《松柏山房骈体文钞》、《左传礼说》,辑《明代千遗民诗咏》(初编、二编、三

  • 璧水群英待问会元选要

    八十二卷。宋刘达可编,元华亭沈子淮选,宁州查仲孺、吴江徐珩批点。皆不知其生平事略。其书为太学诸生答策而编。所以名曰“璧水群英待问”。全书分十六门。每门之外分二例。一曰名流举业。又分为立意发端、稽古伟议

  • 鸣沙石室佚书

    十八种,十八卷。清末民国罗振玉(详见《云窗丛刻》)编。敦煌所藏古籍被发现后,多流传英法诸国,国内罕存,罗振玉汇辑英法诸国所藏汉唐古籍影印本,以及京城书坊所传敦煌残卷,共十八种,编成此丛书。丛书略按四部

  • 天禄识余

    二卷。清高士奇(详见《春秋地名考略》)撰。是书乃高氏官至礼部侍郎时,广览皇室藏书,杂采宋、明两代儒学,编辑缀撰而成。杭世骏《道古堂集》有此书跋称:“今观其书,……迹其所证引辩说,大半皆袭前人之旧。一二

  • 四圣悬枢

    四卷。清黄元御(详见《周易悬象》)撰。此书成于乾隆十八年(1753)。分为温病解、疫病解、痘病解、疹病解和伊公问等五部分。黄氏认为寒疫、温疫、痘病、疹病皆由岁气所致。小儿之痘病并非为胎毒,小儿之痘即大

  • 国变难臣抄

    一卷。撰者不详。该书记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之变。凡分目为七:一死难姓名,二刑辱姓名,三囚辱姓名,四潜身姓名,五叛逆奸臣姓名,六受官职姓名,七诛戮姓名。书中内容与陈邦策《国变录》大致相同

  • 东河棹歌

    一卷。清丁丙撰。丁丙(1832-1899)字嘉鱼,别字松生,晚号松存。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诸生。咸丰十一年冬(1861)太平军攻入杭州,与兄丁申在战乱中购买图书,共万余卷。藏书室沿用其祖父丁国典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