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遂初堂书目

遂初堂书目

一卷,南宋尤袤撰。尤袤(1127-1194),字延之,号遂初,谥文简,江苏无锡人。著名目录学家。自幼聪明好学,嗜书成癖,绍兴十八年(1148)二十二岁中进士第一名,历官著作郎兼太子侍读、枢密院正兼左谕德、太常太卿、礼部尚书。为官清廉,从政之余,喜好藏书、抄书,并著书立说。宋光宗赵焜为其藏书楼赐名“遂初堂”,笔书匾额赐之。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称其藏书“为近世冠”。尤袤为其藏书编写了目录,即《遂初堂书目》一卷,按四部分四十四类,收书近三千种。其中经部九门:经总类、周易类、尚书类、诗类、礼类、乐类、春秋类、论语孝经孟子类,小学类,收书三百五十七种;史部十八门:正史类、编年类、杂史类、故事类、杂传类、伪史类、国史类、本朝杂史类、本朝故事类、本朝杂传类、实录类、职官类、仪注类、刑法类、姓氏类、史学类、目录类、地理类,收书793种;子部十二门:儒家类、杂家类、道家类、释家类、农家类、兵家类、数术家类、小说家类、杂艺类、谱录类、类书类、医书类,收书九百二十六种;集部五门:别集类、章奏类、总集类、文史类、乐典类,收书七百七十九种。其例略与史志同,尤其多记失传古书书名。独到之处是兼载一书各种版本,虽只限于经部和正史类书籍,但仍不失为我国关于版本目录的最早著作。该书还有一个特点:对四部分类体系作了调整,突出本朝著作与新出现的图书,使一些无可归的书籍有类可寻,如子部别立谱录一门,以收香谱、石谱、蟹录之无类可附者。现在通行本,对所记载图书缺卷数、撰者、刊刻时间和地点等,大概在流传过程中被简略了,并非原书。该书最早的版本是《说郛》本,后有《海山仙馆丛书》本,常州先哲遗书本,锡山尤氏丛刊甲集本等。其中“常州先哲遗书本”后有光绪二十二年盛宣怀跋,为最善之本。

猜你喜欢

  • 隐居通议

    三十一卷。宋末元初刘壎(1240-?)撰。刘壎字起潜,南丰(今江西南丰)人。生平事迹不详。据书中自称,开庆元年(1259)20岁,知其生于南宋嘉熙四年(1240)。书中又称,元武宗至大辛亥(1311)

  • 袖中锦

    一卷。宋太平老人撰。《四库全书·杂家类存目》谓,“旧本题宋太平老人撰,不著名氏。其书杂钞说部之文,漫无条理,命名亦不雅驯。盖书贾所依托。曹溶不考,误收入《学海类编》。”全面否定此书。今检其书,共记天下

  • 星学大成

    十卷。明万民英撰。万民英字育吾,大宁都司(在今河北平泉县)人。嘉靖年间进士,历官河南道监察御史,出为福建布政司右参议。本书取选旧传有关星学之书,排纂成帙,共收书八种:卷一《星曜图例》,卷二《观星节要宫

  • 诗学质疑

    不分卷。廖平撰。廖平有《易说》已著录。此书与《诗纬新解》、《诗纬搜遗》同为廖氏治诗之作,并有一贯之旨。以往论诗者多以为三百篇无义例可言,以至于十五国风之排列顺序也无定规。廖平独以为诗之次序断非随意连属

  • 春秋类考

    十二卷。春秋疑义一卷。清华学泉撰。学泉字天沐,号霞峰,江苏无锡人。学泉一生未入仕途,常闭户读书,日夜不倦;张伯行巡抚江苏,曾延请他主东林书院讲席,不赴,以布衣终。其著作还有《仪礼丧服或问》等。《春秋类

  • 学源堂文集

    十八卷。清郭棻(约1666前后在世)撰。郭棻字芝仙,号快庵。清苑(河北保定市)人。生卒年均不详。顺治九年(1652)进士。累官内阁学士。曾著《畿辅通志》、《保定府志》、《诗经肤衍讲义》。此集皆文无诗。

  • 医经正本书

    一卷。宋程迥(已著录)撰。作者博通经史,著述甚多,此书系有感于邪说误人,为正世俗愚见而作。全书十四篇,首论唐、宋两朝医政,然后依次为论伤寒温病热病无传染之理;论五运六气感伤总名曰时气,亦无传染;论四时

  • 诗异文录

    三卷。清黄位清(详见《诗绪余录》)撰。首有自序,位清既成《诗绪余录》,于毛诗文字之异,录所未及详者,别为此书以辅之。于冯登府《三家诗异文疏证》外,另采范家相之《三家拾遗》、赵佑之《诗细》、阮元之校勘记

  • 春秋攻昧

    一卷。隋刘炫(详见《春秋规过》条)撰,清马国翰辑。刘炫作《春秋规过》、《春秋述义》,又摘各家注之失,作《春秋攻昧》。此书《北史》本传载十卷,《隋书·经籍志》不见著录,《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

  • 听松庐诗钞

    十六卷。清张维屏(1780- 1859)撰。张维屏字子澍,一字南山,号珠海老渔、松心子,祖籍浙江山阴,后居广东番禺,道光二年(1822)进士。官至湖北黄梅知县、江西南康知府,晚年为学海堂学长,学识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