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近取编

近取编

二卷。明胡缵宗(见《愿学编》)撰。此书采录朱熹要语厘成二卷。其名曰“近取”,意为取诸切近日用,以救宗金溪者之弊。殆为驳王守仁之学而发。

猜你喜欢

  • 管子校正

    二十四卷。清戴望(1837-1873)撰。戴望,字子高,浙江德清人。清同治年间,任金陵书局校勘。著有《管子校正》、《颜氏学记》等多种著作。戴望对散录于群书中的《管子》言论,加以整理,按照《管子》一书的

  • 平泉题跋

    二卷。明代陆树声撰。陆树声字与吉,号平泉。书名即取于号。陆树声是南直隶华亭(今上海松江县西)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明史》有其传。此书选所见书画题跋而成编。陆树声的门人黄、包林

  • 益阳县志

    二十五卷首一卷,清姚念杨等修,赵裴哲纂。姚念杨,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曾任益阳县知县。赵裴哲,益阳县人,候选教谕。《益阳县志》同治八年(1869)刻本,共二十五卷首一卷,分为十二门。一,舆地志,为目七

  • 李鸿章游俄记事

    一册。俄国维特(Witte)撰,王光祈译。维特,俄之名相,于俄皇尼古拉二世时历任要职。1906年辞政后隐居国外,次年追忆旧事,撰为笔记,止于1912年。出版后,各国多有译本,光祈节译自德文本。中涉及中

  • 通鉴释例

    一卷。北宋司马光(详见《资治通鉴》)撰。该书为司马光修《通鉴》时所定凡例。孝宗乾道二年(1166),光遗稿已散乱,仅存的一部分,脱略亦十分严重,于是光曾孙司马伋将其掇取分类,为三十六例,付之于梓。原文

  • 说文逸字辨证

    二卷。清李桢(生卒年不详)撰。李桢字佐周,湖南善化(今长沙市)人。是书以为郑珍《说文逸字》多违许旨,未深究许君所以弃取之意,则为之辨说,益以左证。其体例是录郑书于前,自为辨证于后。李氏云:“《逸字》所

  • 冬巢词集

    四卷。清汪潮生撰。汪潮生字汝信,号饮泉,江苏江都人。生卒年未详。诸生。此书为词集。首卷六十七首,次卷六十二首,三卷七十二首,末卷六十首。共二百六十一首。前有黄承吉序。其词不宗一家。精深华美,声调高朗,

  • 童宗伯行述

    一卷。清童德(生卒年不详)撰。此书记其父童华(1818-1889)事迹。童华字惟兖,号薇研。浙江鄞县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历任太常寺卿、工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等官。童氏曾多次奉旨

  • 无量寿经义疏

    ①六卷。隋释慧远撰。慧远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义记》释条。《无量寿经义疏》是现世此经疏义注中,最为古老的一部。依经作疏,科正宗为三大段。以解解无量寿佛所行、所成、所摄化为主。申解极乐国土有四第一,

  • 冠义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