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谢察微算经

谢察微算经

三卷。谢察微(生卒年不详)撰。据明代初年陶宗仪编纂的《说郛》中收录的《算经》中,题“宋谢察微”知谢为宋代人;又据欧阳修1060年完成的《新唐书》中记载了《谢察微算经》可知,此部算经的成书年代应在宋之前,甚至更早。当代中算史家李迪认为,“谢察微的生活时代应在五代到北宋前期的约一百年间。”(《数学史研究文集第三辑》)《谢察微算经》已失传,幸得《说郛》中载录了一部分,显然不足一卷,但仍可推知其大致内容。《谢察微算经》原名《发蒙算经》,是一部内容浅显、通俗易懂的启蒙读物。《说郛》中收载的仅是其第一卷的开头部分,共八条为:“大数”、“小数”:“度”、“量”、“衡”、“亩”、“九章名义”、“用字例义”。在每条目下又有若干款,每款之后有小字作注,如“大数”条。“一”,注曰“大数之始也”;“十”注为:“十个一为十”等。残存的这部分共有二百多字,连同作注的小字总共不足二千字。从内容而论,其度量与田亩的小数部分采用了统一的分、厘、毫、丝、忽作单位名称;将长度单位“引”移作重量,规定二百斤为一引;并将重量单位的石推广到了容积,规定十斗为一石。这些内容大部来自《夏侯阳算经》。在“用字例义”条中,作者对七十三个数学术语或常用字、词予以定义,对一词多义的也分别阐述,如“乘,法之多位者”,“乘,法实合变数也”;“归,入己之数也”,“归,先归后除命名也”。对一些容易混淆的词如“差”与“较”,“除”与“商除”等均作了仔细的区别:“差,多少不同数也”,“较,相减余也”。“除,减少也”,“商除,心与意商量而除之也。”不过有些定义不够严谨,以例述之,如“率,如一二三四五并得十五数也”。在“九章名义”条中,首次把“粟米”改为“粟布”,“盈不足”改为“盈朒”,为后人广为引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珠算作了明确记载:“上,脊梁之上,又位之左”,“下,脊梁之下,又位之右”,“中,算盘之中”,“脊,盘中横梁隔木”,这在筹算盘中是不具备的。据李迪推测,《谢察微算经》散佚的两卷多应当是一些问题,形式与《张丘建算经》与《夏侯阳算经》相同,也是题、答、术及草,其题目应在《九章》范围之内,亦包括个别古算题,如“百鸡问题”即是一例。从残文来看《谢察微算经》在度量衡研究,数学术语分析和珠算起源记载方面具有很大价值,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明程大位《算法统宗》几乎一字不漏地照录了《说郛》中记载的《谢察微算经》的残文;在南宋时《谢察微算经》还流传到朝鲜,被列为考试用书。清初编辑的大型丛书《古今图书集成》第一百一十二卷算法部汇考引用了宋《谢察微算经》。当代中算史家李迪在《〈谢察微算经〉试探》(载《数学史研究文集第三辑》)对该书作了深入的探讨和考证。

猜你喜欢

  • 绛云楼书目

    四卷。明钱谦益撰。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江苏常熟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才学诗名甚富,藏书亦丰。藏室名为“绛云楼”,可惜清顺治七年(1650)

  • 古穰杂录

    一名《莘野纂闻》,三卷。明李贤(详见《天顺日录》条)撰。此编乃是李贤所著笔记,间亦有议论,尤以述时事者为多。其中多有不满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之语。其谓李时勉自仁宗谴怒之后,不复直言;自王振诬抅以

  • 老子故

    二卷。清马其昶(详见《毛诗学》)撰。前人研究《老子》者,或倡三教合一,或主儒道一家,所见各异。马其昶认为孔、老之学同出于《易》,又以《老子》比附《中庸》。所以他撰《老子故》,先考述《周易》、《中庸》,

  • 大学俟

    一卷。清陈运熔撰。是书晰理精密,多纠正朱子之误。如谓明德即《中庸》所讲的天命之性,明明德即孟子所讲的扩而充之;又谓明明德新民止至善,不可分为三事。朱子的三纲领之说,乃沿袭孔疏的陋言;又谓终始即在本末中

  • 奇闻类记摘钞

    见《古今奇闻类记》

  • 东园友闻

    一卷。撰者不详。此书据《四库全书总目》考:载在曹溶《学海类编》中,所录内容皆宋元间事,检核其文,完全是剽窃孙道易的《东园客谈》,仅改了题名,所以是伪书。详见《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类存目。

  • 同归集

    十六卷。清吴调元(生卒年不详)撰。吴调元字雨苍,石城(今江西省石城县)人,以举人官教谕。《同归集》是吴调元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完成于顺治二年(1645),卷首胡世安作序,杂采前古至明末清初典故掌实,共

  • 亦为堂集

    四卷。明史孟麟(约1598年前后在世)撰。史孟麟,字际明,号玉池,江苏宜兴人。生卒不详。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卿。崇祯初,追赠礼部右侍郎。著有《亦为堂集》。孟麟为官持正不阿,屡忤权贵

  • 石埭县志

    ①八卷,明黄蓥修,冯光浙等纂。黄蓥,江西赣县人,举人,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来任石埭县知县。冯光浙,石埭县司教。石埭县志自明弘治四年修后,已五十余年未经纂辑,且旧志历时既久,亦复残缺,无可稽考,黄

  • 尚书辨解

    十卷。明郝敬(详见《周易正解》)撰。《尚书辨解》前八卷注解伏生所传今文《尚书》28篇,后两卷考辨伪古文《尚书》,故称为“辨解”。敬攻击伪古文《尚书》最力,举其文词与今文不同的证据30条,证其为伪书,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