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礼日知

读礼日知

二卷。金淛(生卒不详)撰。淛东阳(今浙江金华)人,万历初,官广东右参政,著《读礼日知》。此书,《明史·艺文志》未著录。朱彝尊《经义考》,搜采赅博,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于明人著述,网罗靡遗,均未涉及。此本为璜川吴氏旧藏,有璜川吴氏收藏图书印记。据首万历元年《自序》谓“隆庆庚午冬,罹母之丧,反(“返)哭居庐,取《礼记》读之,日有所知,则札记之。比禫而除服,以示群弟子,而名之曰《读礼日知》”。二年,海阳刘子兴《序》谓“公命海阳尹冯君,寿(“筹)诸梓,盖元年成书,次年起官粤东,刊板于潮州也”。淛以为《礼》经焚于秦火,作《礼记》者,并非皆为孔子之徒,言或有失真者。又指摘陈澔《集说》“掩陋”,“不能尽窥圣人制《礼》之意。故每篇条举经文,而为之说,尤详于《丧礼》,大抵平实近情,善会经旨,疑所得当。如《读檀弓》谓“‘孔子既祥,而五日弹琴,十日笙歌。有子既祥,而丝履组缨,曾点倚门而歌’。为近诬。知悼子之丧,平公饮酒乐,杜箦酌饮以讽之。‘君前不当称臣谥,未葬亦不当有谥’,为《记》者之失”。《读曾子问》谓“‘女未庙见而死,不迁于祖,不祔于皇姑,婿不杖不菲不次,归葬于母氏之党,示未成妇’。女子以嫁为归,既已成昏(“婚”),见舅姑,固已妇之矣。且嫁女在途,闻父母之丧,已降服期,明既为人妇,则既昏而不祔归葬,于理未安”。《读礼运》谓“大同小康之说,为老庄之见”。《读明堂位》谓“成王幼冲阼而治,乃摄政非摄位”。《读杂记》谓“子为大夫,则父母不能主,是舜可得而臣父。公七踊,大夫五踊,士三踊,乃朝夕奠哭之节,非死至至大殓哭踊之数”。《读祭义》谓“‘孝弟(“悌”)一也,至孝近于王,至弟近于霸’。非圣人之言”。《读表记》谓“‘以怨报怨,以德报德’之说,与《论语》异,不可为训”。则皆明了精确,深中肯綮。在明人经说,堪为上乘;数百年来罕见流传,湮晦不彰,故特著录。此书有上虞罗氏藏明刻本。

猜你喜欢

  • 今文尚书经说考

    三十二卷。清陈乔枞撰。陈乔枞(1809-1869年)字朴园,福建侯官(今福建省闽侯县)人,清代经学家,陈寿祺之子。道光五年举人,官至江西临江、抚州知府。陈乔枞传其父亲辑佚之学,续成《今文尚书经说考》、

  • 舒晓斋存稿

    三卷。清黄溶(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黄溶字涪远,郓城(今山东郓城)人,生卒年均不详。雍正中贡生。溶工诗词。本集有诗二卷、词赋一卷,皆未合古人尺度。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 怀宁县志

    ①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王毓芳、赵梅修、江尔维等纂。王毓芳,山东齐东人,廪贡生,清道光四年(1824)知怀宁县事。赵梅,江苏上海人,举人,原任溧水县教谕,道光五年知怀宁县事。江尔维,字季持,本邑

  • 海语

    三卷。明黄衷(1474-1553)撰。黄衷、字子和,南海(今广东广州市)人,别号病叟。弘治丙辰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出为湖州知府,历福建转运使、广西参政、云南布政使,皆有政绩,累官兵部右侍郎。晚年致仕

  • 鹿樵纪闻

    三卷。原题娄东梅村野史撰。《鹿樵纪闻》记南明福王、唐王、鲁王、桂王诸事以及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等节。卷上记福王、史可法、黄得功、高杰等事迹,及嘉定之屠、马阮始末等。卷中记唐王、鲁王、郑成功、张煌言、

  • 东坡养生集

    十二卷。清王如锡(生卒年均不详。)编。王如锡字武工,江宁(今江苏)人。此集共十二卷。原为内府藏本。前有王思任序及康熙三年(1664)邱象升序。盖此书成于崇祯中,而批点行世则出于象升之手。此集取苏轼诗文

  • 南邦黎献集

    十六卷。清鄂尔泰(?-1732)纂辑,鄂尔泰,字毅庵,满州镶兰旗人。西林觉罗氏。高祖屯泰,明朝开国初年率旗来到汪钦,授佐领。从此世代居住汪钦。康熙四十二年(1703)鄂尔泰由举人世袭佐领,授三等侍卫。

  • 周易学统

    九卷,清汪宗沂撰。汪宗沂字仲伊,号溲庐处士,光绪进士,曾官山西知县。研精礼经,洞悉乐吕,著述颇丰。作者认为至东汉时《易》经已成残书,后世如程朱所述之易皆残缺不全,有失易旨。故汪氏广辑汉人论易引易之文于

  • 王氏六书存微

    八卷。近代王闿运(1833-1916)撰。陈兆奎(生卒年不详)辑存。喻谦(生卒年不详)述微。闿运字壬秋,湖南湘潭人。咸丰举人。讲学于四川、湖南、江西等地。清末,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讲衔。辛亥革命后任清史

  • 春秋统例

    一卷。唐啖助撰,清马国翰辑。据陆淳《春秋啖赵集传纂例》卷一《啖氏集注义》说,啖助在完成《春秋集传》以后,又“撮其纲目,撰成《统例》三卷,以辅《集注》,通经意焉”。可知《春秋统例》是《春秋集传》的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