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左管窥
二卷。清赵青藜(1700——1780)撰。青藜字然乙,号星阁,泾县(今属安徽省)人。乾隆丙辰(1736)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山西道监察御史。著作除《读左管窥》外,还有《星阁史论》、《星阁正论》、《箴友言》、《星阁诗集》等。此书是作者从乾隆乙未(1775)七十五岁时开始研读《左传》,日课一篇,不到三个月就写成的一些心得,对前人的注解有所讨论。此书有《泾川丛书》本及《丛书集成初编》本。
二卷。清赵青藜(1700——1780)撰。青藜字然乙,号星阁,泾县(今属安徽省)人。乾隆丙辰(1736)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山西道监察御史。著作除《读左管窥》外,还有《星阁史论》、《星阁正论》、《箴友言》、《星阁诗集》等。此书是作者从乾隆乙未(1775)七十五岁时开始研读《左传》,日课一篇,不到三个月就写成的一些心得,对前人的注解有所讨论。此书有《泾川丛书》本及《丛书集成初编》本。
二卷。明王襞(1511-1587)撰。王襞,字宗顺,自号天南逸叟,江苏泰州人,学者称东厓先生。是集为其门人林讷所辑。上卷为像赞、墓图、年谱、语录及同时赠答杂文,下卷为所作诗、赋、附载行状、铭志、祭文、
六十九卷,附录九卷。宋李纲撰。李纲(1083-1140),字伯、纪,北宋邵武(今属福建)人。政和进士。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当时任太常少卿的李纲上御敌五策,并请传位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
三卷。清末林颐山撰。颐山字晋霞,浙江慈溪(今浙江省慈溪县)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曾官江苏某县知县,任南菁书院山长。此书释《周礼》曲章文物及词语为多,其中“释井田”三条,“释赋税”
一卷。法显撰。原书名《游历天竺记传》,又名《法显传》。法显(约337-约422)。东晋平阳武阳(今山西)人。俗姓龚,早年出家为僧。为寻求佛典,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与慧景、道整等同道一起,从长安
见《尚书详解》③。
九卷。明蒋信(1483-1559)撰。将信生平见《道林诸集》辞目。是集为其门人姚学闵所编。其文不事华藻,惟直抒胸臆,期于明畅而止。信尝从王守仁于龙场驿,后又从湛若水游,所重惟在于讲学。该集为四库全书本
二卷。元钱义方(生卒年不详)撰。义方字子宜,湖州(今属浙江)人。尝举进士,其仕履不详。该书成于至正六年(1346)。上卷列7图,下卷20图。认为《河图》是作《易》之本,非兼取《洛书》。复认为朱熹《周易
二卷。《诗集》 二卷。清秦焕(?一1891)撰。秦焕,号文伯,江苏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咸丰十年(1860)进士,授户部主事。曾随贾桢办理团练。同治元年(1862)襄助晏端办理军务,因功加员外郎衔。后
一卷。清朱骏声撰。参见《说文通训定声》。是编系为检索收入《说文通训定声》各字的韵目而作。《说文通训定声》一书以声为经,以义为纬,析《说文》九千余字为一千声,归为丰、升、临、谦、颐、孚、小、需、豫、随、
①六卷。清张伟修,孙铤、傅先正等纂。张伟,惯县人,曾任兴宁县知县。孙铤,新化人,教谕。傅先正,湘阳人,训导。按兴宁县志,创自明嘉靖年间。其后万历陈元旦、天启王廷玑两续。然皆散失。清康熙年间曾两修,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