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字原 六书正讹

说文字原 六书正讹

共六卷(《说文字原》一卷,《六书正讹》五卷)。元周伯琦(1298-1369)撰。伯琦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历官浙西肃政廉访使,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拜资政大夫,江浙行省左丞。博学工文章,尤以篆隶真草闻名,著此二书。《四库提要》说:“大抵伯琦此二书,推衍《说文》者半,参以己见者亦半,瑕瑜互见,通蔽相仿,不及张有《复古编》之精密,亦不至杨桓《六书统》之糅杂。”周氏《说文字原自序》云:“先君汝南公(周应极)研精书学,余四十年,尝谓许氏之书,虽经李阳冰、徐铉锴辈训释,犹恨牵于师传,不能正其错简,强为凿说,紊然无叙,遂使学者昧于本原,六书大义郁而不彰;苟非更定,何以垂世?伯琦暇承有年,忘失是惧,缅惟画卦造书之义,参以历代诸家之说,质以家庭所闻,未敢厘其全书,且以文字五百四十定其次叙,撰述赞语以著其说。复者删之,缺者补之,点画音训之讹者正之。字系于文,犹子之随母也。分为十又二章,以应十又二月之象,疏六书于下,于是许氏之学,渐有可考,不待翻其全书而思过半矣。”按,周氏增补十七部:廿、、、、、、、、、、、、母、尢、;删削17部:飛、儿、、凶、、矛、辛、豈、鼓、臼、有、、蓐、、、、;改变其字四部:“皕”作“百”,“箕”作“其”,“危”作“厃”,“雲”作“云”。由上述可见,《说文字原》是研究偏旁学之作。近人丁福保批评周氏“多采戴侗说以訾议许氏”,其说”诞谩叵信,视同戏剧”(《说文诂林自叙》),而姚孝遂不以为然,认为“敢于对旧说提出怀疑,根据小篆以前的古文字形体以探求古文字的本源”,“其见识是卓越的”(见《许慎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81年版)。《六书正讹》是正字之书,以《礼部韵略》二百零六韵分隶诸字,以小篆为主,先注造字之义,再以隶作某、俗作某辨别于下,大体与张有《复古编》相同。但论者认为不如《复古编》。《四库全书》经部小学类收此二书,《六书正讹》附于《说文字原》后。《说文字原》有《吉石盦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周易庄氏义

    一卷。辑佚书,庄氏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庄氏何人未详。《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不载庄氏《易》义,惟孔颖达《周易正义》引之。马国翰据《周易正义》辑佚成一卷。朱彝尊《经义考

  • 辋川志

    六卷。清胡元渶撰。胡元渶,字筱碧,江西新建人。道光间陕西蓝田知县。辋川位蓝田县南峣山之口,水沦涟如车辋,故名辋谷口,即峣山口。其地两山对峙,水从北流入霸。《旧唐书·文苑·王维传》,得宋之问蓝田别墅。《

  • 别本声律发蒙

    六卷。元祝明(生卒年不详)撰。原书二卷,此本作五卷。大约为后人所分,书末附歌一卷。题曰黄石居士撰。每卷又题马崇儒重订。此二人均不详。据书中前后题识,盖嘉靖中衡王府医正也。

  • 毛诗故训传笺

    二十卷。汉郑玄笺。是书《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二十卷,毛苌传,郑玄笺。两唐书经籍艺文志著录《毛诗故训》二十卷,郑玄笺。据《经典释文叙录》云,郑玄所作《毛诗笺》申明毛义,难三家。于是三家遂废。然其书笺与传

  • 古杼秋馆遗稿

    三卷。清侯桢(?-1862)撰。侯桢字勤,金匮(今江苏无锡)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侯桢与其友张端甫同师事梅曾亮学习古文。屡应试皆不中。太平军占领金匮后,逃至常熟,困苦终了。侯桢著有《禹贡古

  • 周易时义注

    无卷数。明章佐圣撰。佐圣字右臣,安徽歙县人。崇祯中以明经登第,崇祯十七年(1644)撰成此书。其书按照经训解,把卦图一卷附在卷后。要义主于说理,征引比较芜杂,欠缺主见和选择。前面有自序,说以明经获隽,

  • 两晋南北集珍

    六卷。清陈维崧撰。维崧字其年、伽陵,宜兴(今属江苏省)人,明副榜贡生,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生卒年未详。著有《俪体文集》、《陈检讨四六》、《伽陵文集》、《湖海楼诗集》等

  • 深衣考

    一卷。清黄宗羲(1618-1695)撰。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黎洲先生。浙江余姚人,为明末清初思想家。从学刘宗周,青年时领导“复社”,反对宦官专权,几遭杀害。清兵南下,召募义兵抗清,成立“世忠营”

  • 说文经字考

    一卷。清陈寿祺(1771-1834)撰。寿祺字恭甫,一字苇仁,号左海,又号梅珍,晚年自号隐屏山人,闽县(今福建福州市)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翰林院编修。邃经术,工文章,著作尚有《五经异义疏证

  • 下武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