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许氏六种曲

许氏六种曲

清许善长(1823-1889以后)撰。许善长,字季仁,别号玉泉樵子,又号西湖长,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咸丰二年(1352)优贞生,六年(1856)授内阁中书。官至江西建昌府知府、信州知府。其祖父许宗彦以经学、词章著名于世,手创园林,名鉴止斋,其中丘壑玲珑,楼台高下,足资游眺。且藏书甚富,所交往者如张惠言、洪亮吉等皆当世名流,早逝。祖母梁德绳亦擅吟咏,著有《古春轩诗抄》。晚年时聚武林闺秀,酬和于家园之中。许善长早年即受薰陶,能诗,尤善词曲。著有《瘗云岩》、《风云会》、《茯苓仙》、《胭脂狱》、《神仙引》传奇五种和杂剧《灵娲石》,另有笔记《碧声吟馆谈麈》,合辑为《碧声吟馆丛书》。其中前六种戏曲著作合称为《许氏六种曲》。内有传奇五种,杂剧一种,杂剧中又包括十二种单折短戏。《瘗云岩》传奇,作于同治九年(1870),除《传概》外,共十二出。首载柳江情痴子所作《爱云小传》,为许善长此剧所本。大意叙***爱云与洪农(即情痴子)相恋,欲出火坑相从,虽请侠士谌丽川说项,鸨母始终不允。爱云于妓院常受无赖凌辱,嫁予洪农的愿望又不能实现,遂饮药而死。《风云会》传奇,当作于次年,共二十三出。故事出自唐代小说《虬髯客传》。光绪二年(1876)作《茯苓仙》传奇,十四出,演女仙麻姑逸事,署“玉泉樵子戏笔”。光绪十年(1884)刊行《胭脂狱》传奇,十六出,取材于《聊斋志异》中同名小说《胭脂》。光绪十一年(1885)刊行《神仙引》,此剧八出,据《聊斋志异》中的《粉蝶》作。《神仙引》刊行虽在《胭脂狱》后,但写成则于《胭脂狱》之前。《灵娲石》杂剧所含十二种短剧为:《伯嬴持刀》、《忠妾复酒》、《无盐拊膝》、《齐婧投身》、《庄侄伏帜》、《奚妻鼓琴》、《徐吾会烛》、《魏负上书》、《聂姊哭弟》、《繁女救夫》、《西子捧心》、《郑袖教鼻》,所演皆东周列国故事。作成于光绪九年(1883)。许善长以上六种戏曲著作有原刊本和《碧声吟馆丛书》本。

猜你喜欢

  • 黄石公三略

    三卷。旧题黄石公撰。黄石公事迹具《史记·留侯世家》。太史公述云:秦灭六国后,故韩相后人张良为报灭韩之仇,于博浪沙行刺始皇帝,未成。遂更名姓,亡匿下邳(今江苏邳县)。在圯(桥)上遇一褐衣老父,以为良“孺

  • 张文定观光集

    十卷。《养心亭集》八卷。《靡悔轩集》十二卷。《环碧堂集》十六卷。明张邦奇(1484-1544)撰。张邦奇,字常甫,号甬明,别号兀涯。鄞县(浙江宁波)人。生平事迹见《张文定公文选》(辞目)。《观光集》凡

  • 漆园卮言

    二十四卷。明庄起元(约1625年前后在世)撰。庄起元,字仲孺,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此集大抵为应酬之作,下至吏牍、公移、告示,无不汇录。且编次繁复,目中

  • 音律节略考

    一卷。清潘继善(生卒年不详)撰。潘继善号本庵,婺源(今安徽婺源)人。是书首先列举律吕损益上下相通之法,其次列正半变半诸律长短之法,再次列十二律还相为宫之法,最后列黄宫七管至应宫七管十二图,即《律吕新书

  • 两朝疏草

    十二卷。顾尔行编。顾尔行,明代归安(今属浙江吴兴县)人。万历甲戌(1574)进士,官大名府推官。张瀚撰《疏议辑略》所载止武宗以前,故尔行复录世宗、穆宗朝诸疏,以续其书。明至世宗以后,纪纲日弛、议论日多

  • 靳文襄奏疏

    八卷。靳辅撰。靳辅(1633-1692),清辽阳(今属辽宁)人。隶汉军镶黄旗,字紫垣。顺治六年(1649)由官学生笔帖或选为翰林院编修,后考授国史院编修。康熙十年(1671)巡辅安徽,十六年任河道总督

  • 春秋四传私考

    十三卷。明徐浦撰。徐浦字伯源,号台石,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嘉靖进士,官弋阳令。擢给事中。累至广西佥事。该书考订《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胡安国《春秋传》的异同,断以己意。议论较为平允。但就事

  • 整顿中国条议

    一卷。美国福士达(1836-1917)撰。福士达,律师出身的美国外交官,曾参加南北战争,获上校军衔。历任驻墨西哥、西班牙和俄国公使,曾一度任国务卿。1895年被清政府聘为李鸿章赴日议和的顾问,促使签订

  • 韵藻述

    五卷。明杨慎辑,清福申校定。杨慎事迹见“俗言”。杨氏编有《韵藻》一编,搜辑辞藻以韵编之。清长白福申为之补正,另编成册,名《韵藻述》。凡原本误入他韵者,则移入应隶之韵,如云逄等由三江移入一东;有不当收者

  • 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