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缺斋遗稿

缺斋遗稿

三卷。清傅维森(1964-1902)撰。傅维森,字尹宝,号志丹。原藉直隶南宫(今河北南宫市),先世游幕来粤,因家居番禺(今属广东),遂为番禺人。傅维森选入广雅书院肄业。光绪十七年乡试第一。光绪二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后主讲端溪书院。修纂《端溪书院志》,并刊印《端溪丛书》。《缺斋遗稿》计文二卷,凡七十九篇;诗一卷,凡一百二十首。其间杂以书院课试之作。卷首傅维森小传,录自《番禺县续志》。卷末附《先考志丹府君行述》一文,为其子傅澄钧撰。书名《缺斋遗稿》,为梁启超题。傅维森所著诗文。“斐然而有裁,成章而能达”(周树模序)。张之洞初阅其文,亦颇为赏识。该书有民国十一年(1922年)北京铅印本。

猜你喜欢

  • 后寻亲

    二卷。清姚子懿(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子懿为浙江嘉兴人。其字号生平事迹均不详。本剧是《寻亲记》的续集。《寻亲记》又名《教子记》,是明范受益撰。姚氏认为该剧恩仇尚未终场,故作续篇。其中林默以身堵河堤

  • 理虚元鉴

    二卷。明汪绮石(生卒年不详)撰。汪绮石,事迹不详,据其门人为此书所作序言,当为明末人。此书上卷论虚劳诊断、病原、治证。下卷论虚劳之证病机、方药等。书中提出虚有三本,即肺、脾、肾。前人治虚,李东垣主张补

  • 周子疏解

    四卷。清王明弼(详见《易象》)撰。该书成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其中解《太极图说》一卷,解通书三卷,皆列朱熹之注于前,而以己意敷衍之,其意在便于初学。《四库全书总目》有该书存目。

  • 周易订疑

    十五卷。《序例》一卷。《易学启蒙订疑》四卷。《周易本义原本》十二卷。董养性撰。朱彝尊《经义考》列于明代,四库臣列于元末,考证说:元末有董养性,字迈公,乐陵人。至正中曾作昭化县令,摄剑州事。入明不仕,终

  • 句容县志

    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张绍棠修,肖穆等纂。光绪二十七年(1901)重修,三十年刻印。张绍棠,光绪年间知句容县。肖穆,安徽省桐城人。此志首卷冠以序、凡例、图说;卷一为圣泽纪;卷二为建置大事纪、古迹;卷

  • 骆台晋文集

    八卷。明骆日升(?-1621)撰。骆日升,字台晋,福建泉州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官至四川布政司参政,奢崇明叛变,骆日升抗节被害,赠光禄寺卿。著有《骆台晋文集》八卷。日升因节义显著,故其文

  • 前游桃花源记

    一卷。清陈廷庆撰。陈廷庆,字兆同,号古华,奉贤人,乾隆间进士,官辰州知府。著有《谦受堂集》乾隆五十五年(1790)七月,莅临辰阳,过桃源初游时所作。记抵沅江,舍舟而走陆路,行经桃源山下,适阴雨未散,乘

  • 春秋穀梁传时月日书法释例

    四卷。清许桂林(1778-1821)撰。许桂林字同叔,号月南,海州(今江苏海州)人,嘉庆丙子(1816)举人。著有《许氏说音》等。他笃信《穀梁传》,认为《公羊》、《穀梁》二传都说《春秋》书法以时、月、

  • 疏影

    梅影冰条冻叶,又横斜照水,一花初发。素壁秋屏,招得芳魂,仿佛玉容明灭,疏疏满地珊瑚冷,全误却、扑花幽蝶。甚美人、忽到窗前,镜里好春难折。 闲想孤山旧事,浸清漪、倒映千树残雪。暗里东风,可惯无情,搅醉一

  • 五教法

    [孙]子曰:“善教者于本,不临军而变,故曰五教:处国之教一,行行之教一,处军之[教一,处阵之教一,隐而]不相见利战之教一。处国之教奚如?曰……孝弟良,士无壹乎?虽能射不登车。是故善射者为左,善御者为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