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笔记
无卷数。清潘继善(生卒年仕履不详)撰。潘继善号本庵,婺源(今江西省)人。著有《音律节略考》、《圣学辑要》等。《经史笔记》是潘继善的一部杂说之作。此书都是记述经史之文,为之论说。其论经,记述尧典等内容。其论史,记述吕后丧心无耻,孙权、吕蒙为汉贼。其立论为记述人人皆知的一些处事理论。《四库全书总目》存目,传本少见。
无卷数。清潘继善(生卒年仕履不详)撰。潘继善号本庵,婺源(今江西省)人。著有《音律节略考》、《圣学辑要》等。《经史笔记》是潘继善的一部杂说之作。此书都是记述经史之文,为之论说。其论经,记述尧典等内容。其论史,记述吕后丧心无耻,孙权、吕蒙为汉贼。其立论为记述人人皆知的一些处事理论。《四库全书总目》存目,传本少见。
四卷。明游潜(约1525前后在世)撰。游潜,字用之,丰城(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弘治十四年(1510)举人,历官云南宾州知州。著有《梦蕉存稿》、《梦蕉诗话》、《博物志补》。是稿凡四卷。收诗三卷,文
十八卷。清洪肇楙修,蔡寅斗纂。洪肇楙,字时楙,号东阆,歙县人,雍正进士,曾两任宝坻县知县。乾隆四年(1739)伍泽荣任宝坻县令后,搜集各种资料纂辑县志,然事未果而人离任。洪肇楙接任县令后,亦广搜博采,
五卷。明周璟编辑,周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此书为成化间周璟上京请自唐以来褚仆射遂良祠入祀典而汇集此录,是篇无目录。书首列序舆图,卷一录奏疏、碑记、祀典;卷二发传志、史论;卷三录遗稿、题跋;卷四卷五
十卷。清末民国初李经野撰。经野字莘夫,山东荷泽人,生卒年不详,光绪九年(1883)进士,由户部郎中,历官廉州府知府。此书是李经野读经时,随笔记录的个人心得汇编。计“读《易》札记”二卷,“读《诗》札记”
①四十四卷首一卷,清朱鼎臣修,盛大器等纂。朱鼎臣,桂林人,曾任郫县知县。郫县志创修于乾隆十六年(1751)县令李馨,兹编为续乾隆志而作。《郫县志》嘉庆十八年(1813)刻本,共四十四卷首一卷。分为:卷
三卷。清侯桢(?-1862)撰。侯桢字勤,金匮(今江苏无锡)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侯桢与其友张端甫同师事梅曾亮学习古文。屡应试皆不中。太平军占领金匮后,逃至常熟,困苦终了。侯桢著有《禹贡古
一百五十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清代中叶,清高宗敕令修撰了许多大书,大名鼎鼎的《四库全书》、三通馆的设立和《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志》以及《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即是当时
一卷。唐代释灌顶撰。灌顶生平事迹详见《大般涅槃经疏》辞条。《智者大师别传》一书。灌顶作于隋仁寿元年(601),全传约有一万余言,详载智者大师智生平事迹。其目的在以此来昭示盛德,引导后学。灌顶在其著《国
八卷。清庄亨阳(1686-1746)撰。庄亨阳字元仲,福建南靖人,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官至淮徐海道。《庄氏算学》系庄亨阳收集诸家算法,为推究高深测量之变化,参考《几何原本》、《梅氏全书》、《
一卷。清李翘(其生平未详)撰。李翘浙江人。是编首列转注本于方言说。次举《方言》与《说文》说解同训者为证。次分转注之例为正变两类。正例有七:一曰训解一字相同,如“”训“”,“遝”训“”;二曰训解二字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