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簠室殷契类纂

簠室殷契类纂

三十卷。王襄编著。王襄(1876-1965),字纶阁,号簠室,天津人,现代金石学家、甲骨学家。1910年在北京农工商部高等实业学堂矿科毕业,1913年又毕业于天津民国法政讲习所政治经济科。曾在天津、福建、广州、四川、浙江、湖北等省盐务稽校所任职。新中国成立后,于1953年任天津文史研究馆馆长。王襄业余研治金石、甲骨之学,是最早搜集和研究甲骨学者之一。此书摹写石印,线装四册。全书分正编十四卷,附编一卷,存疑十四卷,待考一卷。第一册包括作者自序,王守恂书后,华□□书后,正编卷一至卷七;第二册,正编卷八至卷十四,附编;第三册,存疑卷一至卷七;卷四册,存疑卷八至卷十四,待考,勘误。初印版正编录《说文》中可识文字八百七十三个,重文二千一百一十个;附编录合文二百四十三个,重文九十八个;存疑,录《说文》所无及难确识的字一千八百五十二个;待考,录存疑文字一百四十二个。1929年出增订本重订本有《增订后后序》,共收甲骨文单字二千七百七十六字,计正编九百五十七字,存疑与待考共一千八百零八字。增补七十一字。所收录甲骨文字均据1920年前著录出版各书和王氏自藏甲骨文拓本。本书所收甲骨文字,按《说文解字》部首顺序编排。在各字之下列出卜辞原文,便于读者了解该字在卜辞中的意义;合文特著一编;能考释的字列入正编,稍有所知但不能确认的字列入存疑,完全不能认识的字列入待考。这几点,大抵为后来出版字典者所仿效。本书的编排,具有字典的体例和性质,实为第一部甲骨文字典。但此书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各字及各字之下所引的卜辞,不注书名、页数、片号,不便于读者核对原文。有1920年12月天津博物馆出版本,1929年增订本。

猜你喜欢

  • 东里全集

    九十七卷。《别集》四卷。明杨士奇(1365-1444)撰。杨士奇,名寓,江西泰和人。曾在湖广各地做塾师多年。建文初被荐入翰林,充编纂官,修《太祖实录》。成祖即位,入内阁典机务,历官至左谕德;成祖北巡,

  • 历代宰辅汇考

    八卷。清万斯同(1638-1702)撰。万斯同,字季野,浙江鄞县人。黄宗羲学生,精史学。南明鲁王监国,授户部主事。康熙十七年(1678)拒应博学鸿儒科,次年以布衣与修《明史》,不受俸,不署衔,前后历十

  • 后周文纪

    八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生平见《才鬼记》。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文纪》,此为其一。“后周”之谓,源于卢思道所作《兴亡论》;仅以史称,以别国号,固无实义。

  • 唐风集

    三卷。唐杜荀鹤(846-904)撰。荀鹤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棣(安徽石台)人。相传是杜牧出妾之子,出身寒微。唐昭宗大顺二年(891)中进士第。天复三年(903)春,田頵欲举兵叛杨行密,使其向梁

  • 麟角集

    一卷。唐王棨(约873前后在世)撰。王棨,字辅文,一作字辅之,福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咸通三年(862)登进士第。官至水部郎中。黄巢起义后,不知所终。著有《麟角集》。唐代取士,科目至多,而所最

  • 人道谱

    无卷数。清闵忠(生卒年不详)撰。闵忠归安(今浙江省吴兴县)人。《人道谱》是闵忠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是仿刘宗周(著名哲学家)人谱之意而撰,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人之必要,即做人的宗旨。全书共分八

  • 吴下冢墓遗文

    三卷。明都穆撰。都穆,详见《金薤琳琅》条。都穆好金石遗文,所作《西使记》、《金薤琳琅》诸书,载古碑为多。《吴下冢墓遗文》三卷,为专录吴中铭志之文,计三十四首,为诸家书集中所不见,故谓之遗文。“四库存目

  • 御批在代通鉴辑览

    即《御批通鉴辑览》。

  • 后汉纪

    三十卷。东晋袁宏(328-376)撰。宏字彦伯,小字虎。东晋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文学家和史学家。善清谈,初为安西将军谢尚参军,后迁大司马桓温的记室,转吏部郎,出为东阳太守。撰《后汉纪》三十卷,另

  • 以恬养智斋诗初集

    四卷。清程庭鹭(1797-?)撰。程庭鹭,字序伯,号蘅芗,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诸生。工诗文及篆刻。卷首为程序伯先生遗著目次:《以恬养智斋诗初集》四卷、《以恬养智斋诗二集》十六卷、《以恬养智斋集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