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筠心书屋诗钞

筠心书屋诗钞

十二卷。清褚廷璋(约1779前后在世)撰。褚廷璋字左莪,号筠心。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未详。乾隆二十二年(1757)召试,赐内阁中书。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降六品衔,乞归。此集为其门弟子张祥云所刊。叙云“岁乙丑,公至邗上,得《筠心书屋诗钞》二十八卷。王少司寇为之序。系先生所手订。因请政于桐城姚姬传先生,就原编更订之,并为十二卷。据付梓人称,则此为姚鼐所编订,曾有去取,非廷璋之旧次。”王昶《蒲褐山房诗话》,称“其慧敏绝伦。诗初学青邱,既学元白。旨远词文,卓然大雅。所选《湖海诗传》,录其诗颇多。盖其古近体诗,雅近唐音,不失温柔敦厚之旨。缠绵悱恻,莫非根柢于雅颂之义。其进词馆,充方略馆纂修。于准夷回部山川风土,最为谙悉。故集中所作《西域》十二首,符保森《寄心庵诗话》,称其赋西域诗,为古人所未有,可补地志之缺。但较之亲至塞外者,终少苍莽悲凉之气。以其视唐人塞上之作,则实有未逮。”叶德辉《郋园读书志》,称其“《磁州至邯郸道中》七律一首,可想见其久历名场,有倦鸟知还之意。宜其于降官以后,绝意仕途,不赴铨选。至谓其为吴门七子,诗宗盛唐,无宋元卑靡之习。四库馆人称所作咏古诸诗,音律尤苍凉合格,则未免过誉。而吴门七子,亦无廷璋名,盖误记之故。”有嘉庆十一年(1806)刊本。

猜你喜欢

  • 说经补遗

    一卷。清韩泰青(详见《说经》)撰。本书是《说经》一书的补遗。所补的只有生成之义、阴阳之义、教育之义三篇。其论生成,认为生中自有成,成中自有生,援引毛奇龄之说,而又增加了主客多寡之义。论阴阳,认为阴阳如

  • 松窗百说

    一卷。宋代李季可(生卒年不详)撰。李季可事迹不详。此书摘取经史、传说中有关条目,附以作者自己的评议与考证,于史事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如“史误”一条,清代学者孙贻让称其“足以参正五代史”,另外有些条目如

  • 藁城县志

    十卷。明尹耕修,李正儒纂。尹耕,嘉靖藁城县令。李正儒,邑人,嘉靖岁贡。李正儒锐意修志,乃聘李正儒为主纂。“周咨博访,殚竭驽钝”,历时两月而毕其事。嘉靖十三年(1534)刻本。此志依《明一统志》体,分为

  • 西郊笑端集

    二卷。明董纪撰。董纪,字良史,又字行,更字述夫,上海人,生卒年不详。洪武十五年(1382)举贤良方正,廷试对策称旨,授江西按察使佥事。未几告归,筑西郊草堂以居。因即以名其集为《西郊笑端集》凡二卷。然其

  • 孝经传

    一卷。战国魏文侯(?-前396)撰。清马国翰编辑。魏文侯名斯,亦作都,战国时魏国国君,曾受业于子夏,其著《孝经传》,《汉志》无明文,《隋唐志》亦不载,不知佚于何时。惟《汉志》孝经类有杂传四篇,据王应麟

  • 黔记

    六十卷,明郭子章纂。郭子章(1542-1618),字相奎,号青螺,又自号衣生,江西太和县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官山西按察使、贵州巡抚、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著述甚丰,著有:《豫章书》、《阿育王山

  • 洙泗考信录

    四卷。余录三卷。清崔述(1740-1816)撰。崔述字武承,号东壁,大名(今属河北)人,乾隆举人,曾任福建罗源、上杭等县知县,精通经史之学,开近代疑古风气之先。著有《三代考信录》、《丰镐考信录》、《洙

  • 金石订例

    ①二卷。清郭麐(麟)撰。郭麐(1767-1831),字祥伯,江苏吴江人。有《灵芬馆集》等著作。作者撰本书,意为补潘、王、黄三家之书所未备,为例凡六十四条。光绪十四年(1888)“行素草堂”刻本。本书虽

  • 仪礼疑义

    四十八卷。清吴廷华(1682-1755)撰。吴氏撰有《三礼疑义》,此书即第二部。书本五十卷,今缺三十八、三十九两卷。体例与《周礼疑义》同。书首有雍正乙卯(1735)自序。是书辨驳郑注贾疏,有得有失。其

  • 尚书协异

    二卷。清戴祖启撰。戴祖启字敬咸,别字东田,号未堂,江苏上元(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进士,官国子监学正。戴祖君在其“序说”中说:“窃简唐本先为协异,以明古今文字小异而不失大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