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竹涧集

竹涧集

八卷。《竹涧奏议》四卷。明潘希曾(1476-1532)撰。潘希曾字仲鲁,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庶吉士,授后科给事中,出为湖广、贵州军储,嘉靖中,历太常卿,官至兵部左侍郎,著有《竹涧集》、《竹涧奏议》。此集为黄省曾应潘希曾儿子潘徽的请求于嘉靖二十年(1541)校刻而成。《竹涧集》共八卷,其中诗四卷,杂文四卷;《竹涧奏议》共四卷;共十二卷,另有墓志、小传之类附于卷末。集前有东郡苏祐、江阴张衮序。此集卷数与《千顷堂书目》所载相符。潘希曾为人耿直,为官之时不畏权贵,敢于直抒己见,其文章、奏疏与其为人风格相同。集中的奏章,语皆剀切真挚,不加粉饰而深中事理,不愧其名。潘希曾虽不以文章而著称,但其文章直抒胸臆,沛然有余,其刚正之气不可掩遏。程文德曾撰潘希曾传说:“公仪状秀伟,言辞辨正。平生读书,精思力究,发为文章,隽腴古雅,诗尤清婉,卓然名家。”虽有些过誉,但亦能代表其诗文的特点。有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猜你喜欢

  • 文释

    一卷。南朝宋江邃(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江邃字玄远,济阳(今河南兰考东北)人。元嘉(424-453)初,为太学博士,累迁祠部郎,兼散骑常侍,又任司徒记室参军等。广收事物常语,精加解释,撰成此书。

  • 续博物志

    十卷。南宋李石撰。(旧题晋人李石,误)。生卒年不详。李石字知己,号方舟,资阳(今四川资阳)人,南宋文学家。李石好学,善著文,有气节,少从苏符尚书游,举进士高第。绍兴末,以荐官太学博士,历成都转运判官。

  • 越缦堂诗续集

    十卷。清李慈铭(1830-1894)撰。由云龙(1877-?)辑。李慈铭生平见《白华绛柎阁诗集》条。由云龙字夔举,号定庵,别署碧峣散人,云南姚安人。光绪二十三(1897)举人,京师大学堂毕业。历任内阁

  • 寻乐文集

    二十卷。明习经(1388-1453)撰。习经,字嘉言,号寅清居士,晚年又号寻乐翁,新喻(今江西新余县)人。明永乐十六年(1418)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参与修纂明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实录,官至詹事府詹事

  • 易传灯

    四卷。宋徐总干撰。是书《宋志》及诸家书目俱不著录,朱氏《经义考》亦不载其名。此本采自《永乐大典》,后李氏刻入《函海》而佚其名。归安陆氏《藏书志》依序题曰徐总干。总干乃官名,而非人名,今姑仍之。徐氏子子

  • 诚斋易传

    二十卷。杨万里(1127——1216)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历永州零陵丞、太常博士、太子侍读、左司郎中、秘书少监、宝谟阁学士等职。文章行谊,冠绝当世。亦善长作诗,构思新

  • 席上辅谈

    见《席上腐谈》。

  • 论语类编

    二卷。清戴姜福撰。姜福字绥之,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著有《大学直说》。是书取《论语》本文,分十篇,三十四类。一为圣学,二为教人,三为勤学,四为孝悌,五为君臣,六为交友,七为五性,八为为仁,九为存仁

  • 不碍云山楼稿

    清周纶(约1681前后在世)撰。周纶,字鹰垂,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卒年不详。周茂源之子。曾从学于王士祯。早年仕途坎坷,虽少有隽才,但竟十赴秋试不第。康熙初,以贡生官国监学正。著有《不碍云山楼稿》。

  • 觞政

    一卷。明袁宏道(1586-1610)撰。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人。万历年间进七,官至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之一。在三袁中文学成就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