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童溪易传

童溪易传

三十卷。宋王宗传撰。宗传字景孟,生卒年不详,宁德(今属福建)人。董真卿以为临安(今属浙江)人,误。朱彝尊《经义考》据书前有宁德林焞《序》,称与王宗传“生同方,学同学,同及辛丑第”语,断王氏为宁德人无疑,其说可从。宗传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举进士,登第之三年官韶州教授,越二年而书成,大书其影曰“三十之卷易书,自谓无愧三圣。”(林《序》)其自信如此。《自序》也云:“《易》不可以易言也,盖自汉魏以来,世之言《易》者特多于他经,而其失也,比之言他经者亦多。”故撰作是书,力斥象数之弊。宋人说《易》有二脉,或宗象数,或宗义理。王氏此书即重义理之作,其说祧汉梁、孟,而宗魏之王弼,与杨简《慈湖易传》宗旨相同。宋儒扫除古法,发挥义理是其长,然也承王弼之弊,流于空疏。王氏其书惟凭心悟,以禅言易,为人诟病,不足为奇。《四库提要》对此书评价不高,馆臣俱录存之,惟以著经学派别而已,“录存是编,俾学者知明万历以后,动以心学说《易》,流别于此二人。”四库馆臣囿于汉宋门户之见,抑宋扬汉,持论稍过。此书《宋史·艺文志》及卢文弨《宋史艺文志补》均不著录。何义门《经解目录》称此书后缺二卷,非全书。今存最早刊本为宋开禧元年(1205年)建安刘日新宅三桂堂刻本,存二十八卷(一至二十二,二十五至三十),藏北京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另有明抄本三十卷,藏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丛书《通志堂经解》中收录此书。近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90年版)。

猜你喜欢

  • 五经典要

    五卷,目录一卷。又名《五经典要注释》。清袁壮行、袁时行撰。壮行字叔达,时行字与偕,东官(今广东东莞)人,经学家。二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五经典要》以《周易》、《尚书》、《毛诗》、《春秋》合《左传》、

  • 统略净住子净行法门

    二卷。齐萧子良(459-494)撰。萧子良为齐武帝萧赜次子,受封为竟陵王。他饱学厚古,与佛教另有一番偏爱,同文惠太子一样,尤喜欢佛法的研习。数次在王府廷院举行斋戒,大集群臣和僧众。不但迎请高僧讲经说法

  • 太仓州志

    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末王祖畲、钱溯耆等纂修,王祖畲续纂。王祖畲(1842-1918),字岁三,号紫翔,清镇洋县(今属太仓县)人。光绪九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河南汤阴知县。返里后历主本县及宿迁、

  • 春秋家说

    三卷。清王夫之(详见《周易稗疏》)撰。据作者自序,其父王朝聘(1568-1647,明万历乙卯、天启辛酉两中副榜)研治《春秋》多年,甚有心得,然老病侵寻,未及著书而殁;此书即取材于朝聘之说,故以“家说”

  • 河上草

    二卷。清张榕端(约1691年前后在世)撰。张榕端,字子大,一字朴园,磁州(今河北广平)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编修,视学江南,衡文精审,他所赏识提拔的都是能文之士。康熙三十九年

  • 周易是正

    不分卷。清罗烈撰。罗烈字芰孙,益阳人。此书沿用其伯祖罗敦仁《尚书是正》之体例,对周易有关问题进行辨正。第一为正卦序,目的是为解释卦义提供一可信的方法。第二为正参伍错综,使人们知道正卦序卦的出处。其根据

  • 评史心见

    十二卷。明郭大有撰。郭大有字用亨,江宁(今江苏江宁县西南江宁镇)人。是书取古人之事迹功业为标题,并且以其事来作论断,其“凡例”云,凡可以为策论者,择取以利于举业。则其书不必更问。此书有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 诗韵歌诀初步

    五卷。清倪璐辑,戈涛、刘乾用二人参与鉴定。倪璐字玉华,汉阜人。书前有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戈氏序和二十五年(1760年)刘氏序,次为凡例,包括“读诗韵法”、“识字法”、“分九音法”、“分清浊歌”等

  • 靖安县志

    ①十卷,首一卷,清朱堂、李纪修,舒友亮纂。朱堂,字冠山,号敬亭,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大兴县)人,曾任明史纲目馆分修,乾隆十六年(1751)任靖安知县。李纪,字畴四,四川中江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

  • 公孙龙子

    三卷。公孙龙(约前325-前248)撰。公孙龙,战国时期赵人。公元前284年,他曾以游学者的身份到过燕国,劝燕昭王息兵。公元前257年在赵国见过赵惠王、邹衍、孔穿诸人,可见他与邹衍、庄周为同时代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