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熊氏义疏

礼记熊氏义疏

四卷。熊安生(497-578)撰。马国翰辑。安生字植之,长乐阜城(今河北阜城东)人,后周著名的经学家。少好学,励精不倦。初从陈达受《三传》,从房虬受《周礼》,事徐遵明,服膺历年,后受《礼》于李宝鼎,遂博《五经》;然专以《三礼》教授,弟子从远方至者千余人。齐河清中,为国子博士。后周宣政元年,拜露门学博士、下大夫。其时年已近八十,寻致仕,卒于家。《周书》《北史》皆有传。《戴记》自分门王、郑,晋宋直到周隋,传《礼》经者,江左尤盛。北人则有徐遵明、李业兴、李宝鼎、侯聪等人,皆为《义疏》,而唯熊氏见于世。熊有《周礼义疏》二十卷已著录。《礼记义疏》,《周书》云“四十卷”;《北史》云“三十卷”。《隋志》不著录;《唐书·艺文志)作“四十卷”,与《周书》同。今则已遗佚。马国翰从孔氏《正义》所引,辑为四卷。按《正义序》,以熊氏与皇侃并论,谓“熊违背本经,多引外义,犹之楚而北行,马虽疾而去愈远矣。又欲释经文,唯聚难义,犹治丝而棼之,手虽繁而丝并乱也”。又谓“以熊比皇,皇氏胜”,此孔颖达对于熊氏此书,颇为不满。然孔颖达又云:“据皇氏以为本,其有不备,以熊氏补焉。”既经孔氏剪繁撮要,佚说之存,固皆文证详悉,义理精审,治《礼》者,理应珍视。此书有玉函山房辑本。

猜你喜欢

  • 续博物志

    十卷。南宋李石撰。(旧题晋人李石,误)。生卒年不详。李石字知己,号方舟,资阳(今四川资阳)人,南宋文学家。李石好学,善著文,有气节,少从苏符尚书游,举进士高第。绍兴末,以荐官太学博士,历成都转运判官。

  • 握机经解

    一卷。清王撰。王字始旦,绛州(今属山西)人。生卒年不详。此书根据《李卫公问对》,以《握机经》384字皆太公增衍之文,故采辑各家旧说,参以己见,为之集注。《四库提要》对此书评价不高,谓《问对》本阮逸伪撰

  • 二王帖

    十卷。明董汉策刻。董汉策,字朝献,生卒年不详,盖为吴江(今属江苏)人。《兼隐斋二王帖》问世后,颇受世人推重,但该帖为木刻,湿燥难调,“过燥则滋腻之态失,稍淫则浸蚀之痕透”,世人抚卷便为此遗憾,故精于摹

  • 春秋讲义衷

    十二卷。清团维墉撰。维墉字雉高,号椒灯,又号蕉墩,仪征(今江苏仪征)人。该书是作者研究《春秋》之作,辑录前人之说,进行折衷,不专主一家之言。该书有清嘉庆壬申(1812)刊本。

  • 周易蛾术

    七十四卷。清倪涛撰。倪涛字崐渠,钱塘(今浙江余杭)人。此书在每卦中分尚辞、尚变、尚象、尚占四类,各采录旧说而加以发明,所以又叫《周易四尚》。其讲义理多以程《传》为主。其言象占则遵循马、郑、荀、虞之说,

  • 雅雨堂诗集

    二卷。清卢见曾(生平详见《雅雨堂文集》)撰。该集是其曾孙卢枢所编刻,并作跋介绍说,雅雨公亲手自著诗八卷,文十余卷,只有《塞外诗》(又称《出塞集》)一卷先刊行,其余虽编定,均毁于火,因而当时所传仅有《出

  • 青城山人年谱

    又名《关云岩先生年谱》。一卷。清沈学厚、李钧简、陈希曾、吴延琛编。学厚等俱为谱主门人。谱主关槐(1749-1806),字柱生,晚年自号青城山人,浙江仁和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进士,官至礼部左侍

  • 寿藻堂诗集

    八卷。清陈作霖(1837-?)撰。陈作霖,字伯雨,晚号雨叟,可园老人、冶麓老人,重光耄道人。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咸丰元年(1851)中秀才,光绪元年(1875)举人,曾得侯补教谕衔,终生不得实授官职

  • 昭潭名人法帖

    四卷。清冯准辑。所收皆湖南湘潭一邑之书人。第一卷明代周星、李驭芳、王岱、唐世征、郭幼隗。第二卷陈鹏年、张烂。第三卷李观正、曹试。第四卷罗修源、秦定关、陈潭屿、张九钺、宋本敬、周新霁、胡师孟、张顾堂、周

  • 宫词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