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瘦碧词

瘦碧词

二卷。清郑文焯(1856-1918)撰。文焯字俊臣,号叔向、小坡,又号大鹤山人,山东高密人,近代词家。举人出身,官内阁中书,长于金石、书画、医学,兼通乐律。著有《大鹤山房全集》。他以“瘦碧”名其词,因尝梦游石芝崦所,见石上之文。《瘦碧词》二卷,凡六十七首。皆为文焯手自勘定。他精于词律,深明管弦声数之异同,并于姜白石自制词曲,所缀音谱,皆能领会。故其为词,“清丽婉约,情文相生”,而“诵之抑扬顿挫,沨沨移人”(俞樾序)。因此,王树荣《重刊瘦碧词跋》云:“微特运笔选言,直造白石之室,即小序亦几与抗手。有清三百年来,推为词坛老斫轮手,非虚誉也。”版本有1917年吴中重刻本。

猜你喜欢

  • 连山归藏逸文

    一卷。清观颒道人录,辑佚书。道人为闽中人,姓名、事迹不详,所辑二《易》之文颇简略,远不如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而且所录多残篇断句,也不注明原本,较为混乱。从内容上看,所录二《易》皆据清初瞿昙谷校

  • 论语包氏注

    一卷。东汉包咸(生卒年未详)撰。咸字子长,会稽曲阿(今浙江绍兴)人,少为诸生,受业长安。师承博士右师细君,学习《鲁诗》、《论语》。官至大鸿胪。咸所作章句,用张禹说。然其书隋、唐《经籍志》都不著录。幸为

  • 七经精义注疏综要

    四卷。清无名氏撰。按此书不署撰人,亦无序跋,因此作者、年月皆不可考。观其文字,颇多丹铅涂乙,大概还是未定稿本。全书四卷,分门别类,总类书于首页,卷内每门之下又刊细目,取杂考体。其考证多关七经的史地典制

  • 逸语

    八卷。明贺隆撰。隆字汝隆,别号逸庵,浙江永嘉人。贺氏爱好典籍,以其心得撰为此书,弘治年间由其子贺倍刊行。作者自序称,黄钟为万事之本根:黄钟为十二律之始,而十二律又所以调阴阳,制声乐;其他如度量权衡亦由

  • 博望山人稿

    二十卷。明曹履吉(约1631年前后在世)撰。曹履吉,字之甫,安徽当涂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官至河南提学佥事。著有《博望山人稿》。是集凡二十卷。诗六卷,文十一卷,尺牍三卷。刻于崇

  • 吾学录

    五卷。清潘相撰。潘相,字润章,号经峰,湖南安乡县人。乾隆进士,官知州,有《脔文书屋集》。是书卷一为庙制冠服之制,卷二为昏礼,记录《清会典》中纳采等礼及孔南塘张伯行诸人论说,卷三为丧礼,卷四为祭礼,卷五

  • 闲家编

    八卷。清王士俊(生卒年不详)撰。王士俊字犀川,贵州平越(今贵州福泉县)人。康熙六十年进士,后授庶吉士。雍正元年以知州发河南,累擢河南巡抚,他提倡垦荒劝捐,颇为民累。此后又任湖北、四川巡抚,河东总督,后

  • 萧广济孝子传

    一卷。

  • 石墨镌华

    六卷。附录二卷。明赵崡编撰。赵崡,字子函,周至(今属陕西省)人。万历十三年(1585)举人。赵崡家近汉唐故都,陕西境内多古石刻。崡性好收集石刻,经常自带纸墨访拓;朋友宦游四方所得石刻或拓本,他也广为访

  • 文肃公日记

    十四册。明文震孟(生卒年不详)撰。震孟字文起,长洲(今苏州市)人,天启殿试第一,官至内阁大学士。著有《姑苏名贤小记》等书。《明史》有传。该记为震孟手稿,存万历三十年(1602年)至三十五年、天启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