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琴隐园诗集

琴隐园诗集

三十六卷。词四卷。清汤贻汾(1777-1853)撰。汤贻汾字雨生,号粥翁,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官至浙江乐清副将。太平军下南京,汤贻汾赋绝命诗,投水而死,谥忠愍。是集不分体,按年编次,诗题下注作者年齿。汤贻汾自十四岁作诗,少年诗作浅近易晓,然亦如锥处囊中,脱颖而出;中年诗多白描而少用典,至老诗风如昔。其诗不甚工,词胜于诗。但多小令而无长调。写落职以后闲情,清丽可喜;秦淮感旧、结句意味悠长,《蝶恋花》尤似张致和之《渔歌子》,有飘然出世之风采。武将而能工诗词者,清朝各代,寥寥可数。汤贻汾另撰《画荃折览》。是诗集刻于同治十三年(1887)。

猜你喜欢

  • 范德机诗集

    七卷。元范椁(1272-1330)撰。范椁字亨父,一字德机。清江(今属江西)人。因荐为左卫教授,后迁翰林院编修官。与虞集、揭溪斯、杨载并称为“元代四大家”。所著有《燕然稿》、《东方稿》、《豫章稿》、《

  • 质园诗集

    三十二卷。清商盘(1701-1767)撰。商盘字苍雨,号宝意,一作字宝意,号苍雨,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初任知县,后授翰林院编修,因需奉养双亲而求外补,改授同知,累官至云南元

  • 载道集

    六十卷。清代许焞编。许焞字纯也,海宁(今浙江海宁)人,雍正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此书较为全面地汇集编录了历代诸儒的文章、言论集等内容,全书以性道之学及历代儒家为主。全书开头编录了《大学》及儒家五经一章

  • 涑亭诗略

    一卷。清林尧光(约1661年前后在世)撰。林尧光,字觐伯,林尧华之兄。莆田(今福建厦门)人。生卒年均不详。顺治中以选拔贡生,任行人司行人职。著有《涑亭诗略》一卷。据郑王臣《莆风清籁集》称,“尧光伯仲诗

  • 散花庵词

    一卷。宋黄升撰。黄升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因其居有玉林,又有散花庵而名之。毛晋刊本以升(昇)作昃,以叔旸(暘)作叔阳;而诸本实多作黄升。考《花庵绝妙词选》旧传刻本,题为黄升;魏庆之《诗人玉屑》

  • 新修曲沃县志

    四十卷。清张坊修,胡元琢、徐储纂。张坊字湘帆,湖南湘潭县人。出身拔贡,乾隆年间知天镇县,十九年(1754)调任曲沃县知县。在曲沃期间,此邑有两驿,官疲民困,坊请于上官,分还蒙城驿于太平史村,民困始苏。

  • 詹养贞集

    三卷。明詹事讲撰。詹事讲,字明甫,别号养贞,江西乐安人。生卒不详。万历五年(1577)进士。官至北直隶提学御史。此集原为文三卷、诗四卷。但诗集散佚,仅存文集三卷。初刻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后

  • 周易变通解

    六卷。清万裕沄撰。万裕沄字澍辰,湖北黄冈人。曾官崇阳教谕。作者治易,主张“系辞变而通之以尽利,及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引之存乎通。上下无常,惟变所适”,故名其书为“变通解”。全书宗汉人之说,认为邵子之先

  • 三巴掌禅师语录

    一卷。明代释三巴掌(生卒年不详)撰。三巴掌,俗姓李,自号三巴掌,赵州柏乡(今属河北省)人。三巴掌自幼聪明,好学不辍。初闻佛号,自觉归佛愿往。少年出家后,钻研佛法尤勤,昼思夜往,颇就疑难求师闻道、自闭独

  • 韵考略

    五卷。清谢庭兰撰。庭兰字湘谷。是书取《诗·周颂》韵字、《易》韵字、《尚书》韵字、《四书》韵字,一一详为审核排比之。并别采毛西河、顾亭林、段玉裁、王引之诸家之说附之。是书标韵,关键在“合”与“隔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