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玄真子

玄真子

一卷。唐张志和(生卒年不详)撰;附天隐子一卷。唐无名氏撰。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年十六游太学,举明经,肃宗时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因获罪被贬为南浦尉,赦免后隐于江湖,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新唐书·隐逸传》载有张志和事迹,沈汾《续仙传》载其行事甚怪,似为好事者附会之说。张志和善歌词,能书画、击鼓、吹笛,曾与颜真卿等为友。张志和的著述多已亡佚,今存除《玄真子》外,另有词《渔父》五首。《玄真子》又作《元真子》,又名《玄真子外篇》。据《直斋书录解题》称其书本十二卷,陈振孙时只存三卷(似以篇为卷),说明已非完帙。《道藏》本载有三卷,与《书录解题》相符。《四库全书》作一卷收录,似为后人所并,其内容与《道藏》本同。此书仿《庄子》、《列子》文体之例,分《碧虚》、《鸑鷟》、《涛之灵》三篇。篇内设寓言问答,述自然、造化、玄真、有无诸理。如其在《碧虚》篇释自然、造化说:“无自而然是谓玄然,无造而化是谓真化。”又分玄、真而释之:“无玄而玄是谓真玄,无真而真是谓玄真。”总其要旨,是为道家虚无玄妙之说。《四库提要》称此书“其言略似《抱朴子外篇》,但文采不及其藻丽耳。”尽管学者对其书有如此之说,而其书对后世道家文化仍有一定影响,是后人研究道家文化的重要古籍。《四库全书》于此书后附录《天隐子》一篇。《天隐子》卷首有武则天时司马承祯序,说明此篇出于唐人之手而不知撰者姓名。《天隐子》共分《神仙》、《易简》、《渐门》、《斋戒》、《安处》、《存想》、《坐忘》、《神解》等八节(司马承祯序称八篇)。文中先述易理,又述道家修炼方法。其要旨是使人通过斋戒、安处、存想、坐忘以达神解,而明神仙之道。其文简畅、其意明了,实为修身要籍。卷首司马承祯序文赞其书“自伯阳而来唯天隐子而已”实不为过。此篇在流传中似有缺佚。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称此书另本有《三宫法》附于后。今本已不见《三宫法》实为可惜。后世学者对此篇作者争论颇多。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等都以为是司马承祯托名之作;吴曾《能改斋漫录》则以为此篇成于司马承祯之前;清《四库提要》认为司马承祯有《坐忘论》已经很著名,无需再托名天隐子。谁对谁错,还有待考定,但此篇为唐人所著之说已无疑议。现存明《道藏》(《玄真子》标名《玄真子外篇》,作三卷。《天隐子》与《素履子》二书同卷)本、清《四库全书》(标名《元真子》)本。

猜你喜欢

  • 妮古录

    四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纪》条)撰。此书体例仿赵希鹄《洞天清录》和周密《云烟过眼录》而作。书首自序中称:“予寡嗜,顾性独嗜法书名画,及三代秦汉彝器瑗璧之属,以为极乐国在是。然得之于目而贮之心,每

  • 福山县志

    十二卷。清罗博修,鹿兆甲纂。罗博字龙山,河南郑州人,进士出身,康熙十一年(1672)任福山知县。鹿兆甲字鼎擢,邑人。福山县,春秋属齐郡;汉为东莱县两水镇,以清洋、大姑二河汇于左,故称两水镇;金阜昌二年

  • 启札云锦裳

    八卷。不著撰者姓名。其时代亦不详。此书以书札泛词分类编次。门目猥杂,字句庸腐。实为俗陋之作。

  • 孝经约注

    一卷。清汪师韩(1707-?)撰。汪师韩号韩门,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官翰林院编修。汪师韩认为经之分章自汉儒始,后人求其分,不求其合,遂使一书前后不相连贯,故于今文古文分章之异及皇侃开宗明义等之名俱不

  • 宫谱汇录

    二卷。清汪汲(生平生事迹见《宋乐类编》条)撰。汪氏平生好搜集古书,每有辑录考订,谈泰常为之作序。其所著凡十余种,合称《古愚丛书》。此书汇录宫谱,凡上、下两卷。卷首为宫调总论,论述南北曲宫调分配十二月令

  • 三礼义宗

    四卷。南朝梁崔灵恩(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崔灵恩,清河东武城(山东朝城县西四十里)人,少笃学,遍习五经,尤精三礼三传。仕魏为太常博士,天监十三年(514)归梁,累迁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士,出为长沙内

  • 曙海楼帖

    四卷。清王寿康刻刘墉之书。刘墉(1719~1804)为清代著名书家。字崇和,号石庵。山东诸城人。官至东阁大学士。工书,尤长于小楷,书风用墨厚重,貌丰骨劲。此帖于道光十五年(1835)刻成,兵燹后石损大

  • 戊申立春考证

    一卷。原题明路士登订。是编首书万历三十六年戊申岁立春正月节,历以洪武初钦天监监正《元统大统历法》推,推天正冬至得岁前十一月初四日癸巳正月初刻冬至得岁前十二月二十日戊寅亥初三刻立春。考古时只云某日冬至耳

  • 周易冥冥篇

    四卷。明苏浚(1541-1599)撰。浚字君禹,号紫溪,福建晋江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官至广西布政司参政。该书只解上下经、《系辞》、《说卦》,删《序卦》、《杂卦》。大旨主王弼虚无之说,一切归之

  • 汉书正误

    四卷。清王峻(1694-1751)撰。王峻字次山,号艮斋,江苏常熟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江西道监察御史。乾隆十六年(1751)卒,年五十八岁。《汉书正误》卷首自序中说,“暇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