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潜江县志

潜江县志

①清王又旦修,朱士尊、向大观纂。王又旦,字幼华,陕西郃阳人,进士,官潜江知县。朱士尊,字伟臣,一字石户,晚年华农老人,本县人。向大观,字望湄,号迈舫,本县人,进士,官怀远知县。按潜江,汉为江陵县地,宋乾德三年(965)始置县,属江陵府,元属中兴路,明初属荆州府,嘉靖后属承天府,清改承天府为安陆,县仍属之。县志自明弘治知县史华创修,万历间知县潘之祥续之,又有吕楠纂县志,先后俱佚。康熙十年(1671),知县王又旦重谋修纂,聘朱士尊、向大观主其事,成志。《潜江县志》康熙十年(1671)刻本。其书今已散佚不全,仅存卷三半卷,卷四至卷七及艺文上下二卷。存目有田赋志、户口志、经费志、铺驿志、河防志及艺文志。朱士尊早年知名,遭逢变革,遂绝意功名,以讲学论文为事。至县中修志,出主志局,同纂者除向大观外,还有本县人李世儒及朱士尊之子载震,朱士尊出力居多。据康熙三十三年潜江县志凡例称,此志开局未及竣工,适值军兴,王又旦去职,其事遂废。故志无完帙,体例也不全。康熙刘焕志,由朱士尊之子朱载震主纂,多据旧本而成。此志虽半佚,亦可从刘焕志知其梗概。② 二十卷,首一卷,清刘焕修,朱载震纂。刘焕,字文山,陕西清润人,监生,官潜江知县。朱载震,字悔人,本县人,选贡,候选知县。县志明代共三修,康熙十年(1671)王又旦曾一度续修,未能成书。刘焕知县事,延朱载震继纂。朱载震为朱士尊之子,康熙十年(1671)时佐其父修志,熟谙掌故,以前志未竟为遗憾,毅然任其事,遂成志。《潜江县志》康熙三十三年(1694)刻本。全书二十卷首一卷。分为:卷一县纪沿革,卷二天官志,卷三舆地志,卷四建置志,卷五学校志,卷六卷七乡祀志,卷八风土志,卷九赋役志,卷十河防志,卷十一至卷十二秩官志,卷十三至卷十四选举志,卷十五至卷十八人物志,卷十九至卷二十艺文志。朱载震修志,效其父,取材慎审,凡事必考其实而后记。而人物、职官诸类,尤不轻易着笔。往昔方志,重在舆地,迨后以人物职官入志,地不变而人事代有变更,县中巨公硕辅,代不乏人。其令子慈孙,欲表彰先世,以鸿儒、士隐、忠节、孝义,纷纷踵告,流俗者为避纠纷,必将尽载简册。朱氏本核必信不浮不夸不曲讳之旨,痛加削芟,此志成后,颇为各方称道。

猜你喜欢

  • 滇南山水纲目

    二卷。清赵我轩撰。赵我轩,生平不详。《滇南山水纲目》昭代丛书本,共二卷。兹篇考滇水甚详。其谓澜沧江,自入云南界,经六度曲折,行二千五百里,入阿瓦国界,又东南经老挝界,又东南经安南国,为富良江,入于海也

  • 工部修辑军器则例

    六十卷。清刘权之等奉敕撰。刘权之,清大臣,嘉庆十六年(1811)授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工部事务。是书于当年七月告成。其卷一至卷八为盔甲作法;卷九为衣帽作法,卷十、卷十一为帐篷作法,卷十二为器械作法,卷十

  • 名臣言行录

    前集十二卷、后集十二卷。明徐咸(生卒不详)撰。徐咸,海盐(今浙江省海盐县)人,明正德六年(1511)进士,官至襄阳知府。先有杨廉依照彭韶的《名臣录赞》撰写了《名臣言行录》四卷,共记载了名臣55人,徐咸

  • 翰苑初编字学汇海

    见《字学汇海》

  • 尚书正义

    二十卷。唐孔颖达(详见《周易正义》)等奉敕撰。《尚书正义》又称《尚书注疏》。《尚书》系上古典章文献之汇编,原只称《书》,战国后儒家尊称之为《书经》,西汉之后始用今名,以其为上古之书,故称(“尚”通“上

  • 玉芝堂集

    九卷。清邵齐焘(1718-1769)撰。邵齐焘,字荀慈,昭文(今江苏省常熟)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居词馆十年,两次充当顺天乡试同考官。年未四十岁,即罢官归乡。自称

  • 宋徽宗圣济经

    见《圣济经》。

  • 靳文襄奏疏

    八卷。靳辅撰。靳辅(1633-1692),清辽阳(今属辽宁)人。隶汉军镶黄旗,字紫垣。顺治六年(1649)由官学生笔帖或选为翰林院编修,后考授国史院编修。康熙十年(1671)巡辅安徽,十六年任河道总督

  • 易学四同

    八卷。别录四卷。明季本(1485-1563)撰。季本字明德,号彭山,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长沙府知府。该书以“四同”为名,大概是因为朱熹《本义》首列九图,说有天地自然之

  • 左传官名考

    二卷。清李调元(详见《易古文》)撰。卷首有自序,称春秋时的职官名称见于《左传》者不一而足,于是在公余之暇,取《左传》温习,凡遇诸国官名,各分别抄录,并附载注疏之说于下,与《周官》参校。有国异而官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