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林玄解
三十四卷。明陈士元(详见《易象钩解》)撰,何栋如(详见《明祖四大法》)增广重辑。书前凡例云:是书在宋景玦间名《圆梦秘策》,为晋葛洪原本,而宋邵雍辑之者。其说不可考知,或为术家伪托之词。全书分梦占二十六卷、梦禳二卷、梦原一卷、梦征五卷,是占梦类术数书中较全面之作,可供研究占梦术者参考。《四库总目提要》收入术数类存目加以介绍。
三十四卷。明陈士元(详见《易象钩解》)撰,何栋如(详见《明祖四大法》)增广重辑。书前凡例云:是书在宋景玦间名《圆梦秘策》,为晋葛洪原本,而宋邵雍辑之者。其说不可考知,或为术家伪托之词。全书分梦占二十六卷、梦禳二卷、梦原一卷、梦征五卷,是占梦类术数书中较全面之作,可供研究占梦术者参考。《四库总目提要》收入术数类存目加以介绍。
四十卷。本书系康熙五十四年(1715)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钦定。词起源于唐而大盛于宋,但唐、宋两代皆无词谱;因为当日之词,犹今日里巷之歌,人人解其音律,能自制腔,无须于谱。其或新声独造,为世所传,如霓
八卷。明谢肇淛(生卒年不详)撰。谢肇淛,字在杭,长乐(今属福建省福州市)人。万历进士,除湖州推官,累迁工部郎中,以广西右布政使终。博学能诗文,有善政。著有《五杂俎》、《滇略》、《长溪琐语》、《文海披沙
三卷。明张铁(生卒年不详)撰。张铁,字子威,慈溪(今属浙江省)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针对当时文必复古的风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文章不在高古,作诗亦要平易”,提倡朴素文学,反对浮夸。其它议
五卷。明史记事撰。记事字义伯,号莲勺,陕西渭南人,进士,官至御史。作者感慨国家祀孔,自太学而外,只有府学还稍具形式,至州县则草率简陋,因而作此书。此书有关中督学陈启元等人作序及作者自序,共五卷:卷一卷
十六卷。明王樵(详见《周易私录》)撰。此书不载《尚书》原文,仅按原书次第逐条诠释。其说解大抵以蔡沈《书集传》为宗,蔡《传》于《尚书》名物制度诠释未详者,采旧说补之。又取金履祥《通鉴前篇》所载,凡涉及当
不分卷。该书属于原稿本,不著撰人姓氏,也不著时代。考书中所引诸家之说,时代最晚者为《钦定春秋传说汇纂》及《御纂春秋直解》二书。其中《御纂春秋直解》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春秋传说类编》不分
五十卷。宋王庭珪(1079-1171)撰。王庭珪,字民瞻,庐陵(今江西永丰县)人。政和八年(1118)进士,调茶陵丞。与上官不合,弃官隐居庐溪。绍兴中,胡铨谪岭南时,庭珪以诗送之,有“痴儿不了公家事,
一卷。《仲轩词》一卷。清焦循(1763-1820)撰。焦循字理堂,一字里堂,晚号里堂老人。江都甘泉(今江苏扬州)人。嘉庆六年(1801)举人,应礼部试不第,即奉母家居,仕进之心日淡,从此潜心学术,筑雕
①七十卷,首一卷,清顾锡鬯等修,蔡正笏等纂。顾锡鬯,字考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进士出身,乾隆十五年(1750)任南昌县知县。南昌县志在明洪武、弘治年间,皆经纂辑,惜已不传,顾令赴任伊始,即根据省
六卷。元周巽撰。号与字为巽泉、巽亨。生卒年及籍贯不详。集中自称曾从征道、贺二县土著居民,因功授永明簿,尝仕于元。所纪干支有丙辰九年,当为明洪武九年(1376),可见明初尚在。“巽诗格不高,颇乏沈郁顿挫